《佛藏經》裡所示的念佛真諦

《佛藏經》又稱《奉入龍華經》、《選擇諸法經》。是三論宗必讀的三論五經之一,由鳩摩羅什在姚秦弘始七年翻譯。此為異於其他戒本之處。然強調若不理解諸法實相、無生、無滅等,則雖受持二百五十戒,亦形同破戒,並主張遠離‘戲論分別’始得稱持戒。又以本經闡釋菩薩僧團必得由聲聞僧團別立之種種原因,故列為大乘律之典籍。


《佛藏經》由鳩摩羅什大師所譯

玄奘譯經圖


玄奘譯經圖

摘自《佛藏經》念法品第三

念佛名為破善不善一切覺觀,無覺無觀寂然無想,名為念佛。何以故?不應以覺觀憶念諸佛,無覺無觀名為清淨念佛。於此念中乃無微細心心念業,況身口業?又念佛者離諸想,諸想不在心,無分別、無名字、無障礙,無欲無得不起覺觀。何以故?舍利弗!隨所念起一切諸想皆是邪見。

 

摘自《佛藏經》淨法品第六

「何等為邪見?謂是地獄畜生餓鬼。何以故?舍利弗!身未證法而在高座,身自不知而教人者,必墮地獄。舍利弗!如是因緣如來悉知。我諸弟子,以種種門種種因緣種種諸見,滅我正法。舍利弗!若有眾生,聞如是經第一義空無所有法,心歡喜者,當知是人真我弟子。」

摘自《佛藏經》念佛品第二
佛告舍利弗:「若有比丘教餘比丘:『比丘!汝當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比丘!汝當觀身,取是身相,所謂不淨。當觀一切諸有為法,皆悉無常,觀一切法空、無有我。比丘!汝當取所緣相繫心緣中,專念空相,當樂善法。當取不善法相,取不善法相已,為令斷故觀念修習,謂為斷貪欲觀不淨相;為斷瞋恚觀慈心相;為斷愚癡觀因緣法。常念淨戒深取空相,勤行精進為得四禪,專心求道。觀不善法皆是衰惱,觀於善法最是安隱,一心修道。分別諦觀善、不善法,諦取相已,唯觀涅槃安隱寂滅,唯愛涅槃畢竟清淨。』如是教者名為邪教,謂是正教而是邪教。舍利弗!如是教者名惡知識。是人名為誹謗於我,助於外道;亦為他人說邪道法。

***************

《佛藏經》裡所提的念佛

云何名為『念佛』?其真實義為何?依《佛藏經》所示『念佛』真諦,分述如下:

(一) 諸佛無量不可思議不可稱量,以是義故,見無所有,名為念佛。

(二) 實名無分別,諸佛無分別,以是言故,念無分別,即是念佛。

(三) 見諸法實相名為見佛,何等名為諸法實相?所謂諸法畢竟空無所有,以是畢竟空無所有法念佛,乃至小念尚不可得,是名念佛。

(四) 是念佛法,斷語言道,過出諸念,不可得念,是名念佛。

(五) 一切諸念皆寂滅相,隨順是法,此則名為修習念佛,不可以色念佛。何以故?念色取相貪味為識,無形無色無緣無性,是名念佛,是故當知,無有分別無取無捨,是真念佛。

(六) 當知念佛事空念,所緣處是不應念,汝所念空念亦復空,是無性空能斷色想能斷取想,是人爾時不得無想何況於念,是人爾時都無所有寂滅無性,不集諸想滅一切法,是則名為修習念佛。

(七) 念佛名為破善不善一切覺觀,無覺無觀寂然無想,名為念佛。何以故?不應以覺觀憶念諸佛,無覺無觀名為清淨念佛,於此念中乃無微細心心念業,況身口業。

(八) 念佛者離諸想,諸想不在心,無分別無名字無障礙,無欲無得不起覺觀。何以故?隨所念起一切諸想皆是邪見。

(九) 隨無所有無覺無觀無生無滅,通達是者名為念佛,如是念中無貪無著,無逆無順無名無想,無想無語乃名念佛,是中乃無微細小念,何況麤身口意業。

(十) 無身口意業處無取無捨,無諍無訟無念無分別,空寂無性滅諸覺觀,是名念佛。

 

由此觀之,若菩薩成就如是念者,欲轉四天下地隨意能轉,亦能降伏百千億魔,況弊無明從虛誑緣起無決定相,是法如是無想無戲論,無生無滅不可說,不可分別無闇無明,魔若魔民所不能測,但以世俗言說有所教化,而作是言:汝念佛時莫取小想,莫生戲論,莫有分別。何以故?是法皆空無有體性,不可念一相,所謂無相,是名真實念佛。
 

玄奘譯經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