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定慧三學,為何禪宗說:我這裡沒有這些閒家具


達摩面壁

問:關於戒定慧三學,可否解釋為何禪宗說:我這裡沒有這些閒家具?
答:
對治貪嗔痴,是對治法的目的。
以戒定慧來取代凡夫的殺盜淫妄等的行為。
並培養戒定慧的內涵,是樂、明與無念。

持戒必須是自願和快樂的,不論在發心跟目的上。
定力成就了心的清明,能內觀行捨自我的執著,也能生出對事物抉擇的敏銳。

安住無所得的空性,雖不一定要刻意處於無念的禪定,但因為無求之故,心念的波動自然也就逐漸減少,漸漸歸於平靜。
戒定慧三學是結構的,與條件的,因此作為加行是必然的,但非是了義。

正行必須是了義的因,了義的因則不可能仰賴緣起。
而加行與正行之間,也不是分隔的關係。

如果從自性的立場來看待,心性的本質即是無念的空,又豈待斷念絕求,或深析法相、緣起而方無念。
心性具足生顯如明鏡的功能,而非止觀禪定調和鍛鍊心智而得的銳明。
而安隱本性與萬物無二的根本智慧,其中自然融攝的快樂,也並非是離世絕俗的戒行產物。

因心性沒有侷限,修道就只能成為離開侷限的過程,而結果當然不離心性本初的不變顯現。
整個修行的過程,從開始到結束,便如般若心經中所說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亦不減。
若不如此,究竟的佛果便由造作所得。



( 來源出處:如是禪武 聞如是 問與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