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講的心是唯心還是唯物的?像大腦的運作。
意識依大腦、神經、身體五臟六腑經絡而得以顯現,其運作狀況也受限於協助它得以生起的眾多緣起,而喜悅、痛苦等情緒也屬於意識自領受的範圍,因其有分別六塵的能力。
問:
佛教講的心是唯心還是唯物的?像大腦的運作。
回覆:
心有世間(意識、意根)、出世間(涅槃、空性心)、世出世間(心物一元如來藏)三種區分。
世間的心是意識心以及意根心。
意識依大腦、神經、身體五臟六腑經絡而得以顯現,其運作狀況也受限於協助它得以生起的眾多緣起(包含健康的狀態),而喜悅、痛苦等情緒也屬於意識自領受的範圍,因其有分別六塵的能力。當然,意識本身也必須承受自己這種本具反觀現象,以及自我存在的能力,其所由內而生起的苦、樂、憂、喜等各人一生一世之情緒。
至於意根,由於彼非有反觀(證自證分)的能力,故於意識在睡眠無夢、昏厥麻醉、死亡、入胎(母親懷孕最少六個月內)、阿羅漢滅盡定、四禪無想天、解脫聖者入於無餘涅槃本際位等等意識無法現起的時節中,意根都是處於獨存而自證的。
意根雖然為現起意識心的主要根本所依因(經云:意法為緣,復生意識),但當意根處於獨存狀態時,由於彼於自相無能了別,所以也就無法增添累積其五蘊(色、受、想、行、意識)的經驗值。
意根,非有反觀(證自證分)能力,故於意識在睡眠無夢、昏厥麻醉、死亡、入胎六個月內、阿羅漢滅盡定、四禪無想天等等意識無法現起的時節中,意根都是處於獨存而自證的。
出世間與世出世間心,其唯物、唯心,亦皆由佛陀所作現觀,並開示見、修內涵於三乘佛經之中,非世間單以意識妄想臆測之哲學、心理、乃至數年一變的科學研究報告所可以完全窺測掌握,而佛門弟子,則需依教奉行,聞熏聞修獲真實之三摩地,或頓或漸乃至依陀羅尼而可以實證之。
佛門弟子,則需依教奉行,聞熏聞修獲真實之三摩地,或頓或漸乃至依陀羅尼而可以實證之。
圖:敦煌藏經洞唐代絹畫《降魔成道圖》中間截圖—佛陀觸地降魔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