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菩薩行論略釋》第一品 乙三、引經證成_15甲


圓滿的菩提覺心,其利益是無有限量的,包括了諸法本自解脫的「空性」、莊嚴自在的「法性」、以及大悲週遍的「幻性」,所以菩薩依此菩提心必定可以成就無上的佛果。
圖:
善財童子第二十七參 觀自在菩薩

 

入菩薩行論略釋》

     乙三、引經證成

智者彌勒諭善財:覺心利益無限量。

圓教是佛陀演教的本懷,也就是說最符合佛意的法教,其餘都是爲了接引不同根器眾生的權教或者不了義說。但是這些權教,同樣有其軌則、形式、戒律、果證等等的差別。

比如三藏教中佛陀本人示現比丘的形象,那麼就有其出離至解脫道的軌則,遵守這些軌則,而相應屬於出離道的見地與行持、修證等則至為重要,不可以圓教的內容來自圓其放逸的理由,否則法教就不需要分別為「藏、通、別、圓」各自的「見、修、行、果」。

同樣的《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在《華嚴經》中許多登地菩薩都不是出家眾,所以也不應該用僧人的標準去局限這些菩薩各自的正命,以及修行方式。

圓滿的菩提覺心,其利益是無有限量的,包括了諸法本自解脫的「空性」、莊嚴自在的「法性」、以及大悲週遍的「幻性」,所以菩薩依此菩提心必定可以成就無上的佛果。


圖:
善財童子第三十一參 婆珊婆演底主夜神   

明代 婆珊婆演底主夜神的神通遊戲


今舉《華嚴經》中所云:

善財童子言:「大聖從何處來?」彌勒言:「善男子,諸菩薩無來無去,如是而來;無行無住,如是而來;無處無著,不沒不生,不住不遷,不動不起,無戀無著,無業無報,無起無滅,不斷不常,如是而來。」
………..…..…..

「善男子,菩薩從大悲處來,為欲調伏諸眾生故;從大慈處來,為欲救護諸眾生故;從淨戒處來,隨其所樂而受生故;從大願處來,往昔願力之所持故;從神通處來,於一切處隨樂現故;從無動搖處來,恒不捨離一切佛故;從無取捨處來,不役身心使往來故;從智慧方便處來,隨順一切諸眾生故;從示現變化處來,猶如影像而化現故。」

圖:善財童子第五十二參 拜彌勒菩薩
 

(  來源出處:如是禪武 聞如是 問與答 , 如欲引用或轉用,懇請註明出處,謝謝!)


(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