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般若心經中了生脫死的道跡部份?


垢、淨是意識所堅固建構修行的保守模式,而此"相對層次法門"的修行,是對五欲六塵的貪著本質,其背後之韻味(其實是為能量)的堅決抗拒或捨離;而佛陀所教導菩薩「不垢不淨」的"絕待法門",則截然不同的在其種子習氣與種子特性的變異下,依止空性而形成從根本上轉化成為顯空、樂空、明空與覺空的無二智慧

問:
大乘般若心經中了生脫死的道跡部份?

答:

垢、淨是意識所堅固建構修行的保守模式,而此"相對層次法門"的修行,是對五欲六塵的貪著本質,其背後之韻味(其實是為能量)的堅決抗拒或捨離;而佛陀所教導菩薩「不垢不淨」的"絕待法門"(如《圓覺經》、《無行經》、《首楞嚴三昧經》、《般若十會》等),則截然不同的在其種子習氣與種子特性的變異下,依止空性而形成從根本上轉化成為顯空、樂空、明空與覺空的無二智慧,使得所有大乘菩薩在掌握此大乘不共二乘的修行上,皆展現了無比自在以及清淨的氣質,就算是示現出家聲聞相的地藏菩薩,也同樣以莊嚴而不失自在及慈悲為懷的形象,表現出大乘的殊勝,這些菩薩們的功德,代表實修佛陀三大法門頓、漸、秘密的無有偏廢,並已達善巧的結果,而佛陀在色究竟天所示現的圓滿報身,更是所有圓教的登地菩薩,所究竟解脫的真實皈依處。

 



 




(  來源出處:如是禪武 聞如是 問與答 , 如欲引用或轉用,懇請註明出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