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密會歸論十一,禪、大圓滿、大手印,頓教、漸修,及秘密轉化道會通部份》


圖:五台山上的文殊菩薩像


《顯密會歸論十一》

禪、大圓滿、大手印,頓教、漸修,及秘密轉化道會通部份

文/聞如是

「阿底瑜伽」乃密法九乘之巔,其近乎中土之禪宗,師徒間雖無機鋒喻義截旨之往來,亦無臨虛承載手段之高俊,然彼之傳承理事結構井然,立於圓說,教外別傳,含括一切佛法,卓然特立,如雪山之雄獅,較吾漢土雲起龍行之禪風,各有特色,實應各自讚嘆,是以漢地若得二宗合則法興,相斥則法衰。


大圓滿人間初代祖師噶拉多傑開示《椎擊三要》,傳法印度大班智達大圓滿二祖文殊友,後傳唐代大圓滿三祖師利星哈,遍學顯密教法的師利星哈尊者再繼承所學而傳貝瑪拉密札尊者 ( 無垢友 ) 與藏傳佛教祖師蓮華生大士,則此法可融攝一切密續。《椎擊三要》所謂"椎擊",意即"精萃",初示心性本初 ( 指本元 );二釋無疑離惑 ;三得法性安住。由此現前之安住,便有驗相之增長、「明體」之進詣,乃至法性之窮盡。傳承至二祖文殊友尊者時,彼將大圓滿法六百四十萬偈分成三部:《心部》、《界部》與《竅訣部》。師利星哈尊者 ( 註一 ) 取出文殊友尊者密藏於菩提伽耶金剛座下的典籍後返回漢地,在漢地,他把大圓滿《竅訣部》的教法分為:外、內、密、極密四部,稱此前三部為“有為戲法”,並將之秘藏於漢地,以待有緣人;將極密部隨身攜帶,後依空行母指示,將該部秘藏於吉祥寺門柱下 ( 註二 ),付託於護法一髻佛母並發願,最後自隱於文殊菩薩道場—中國五台山 ( 註三 ) 清涼屍陀林 ( 註四 ),為所在之空行、勇父之師。



圖:大圓滿人間初祖噶拉多傑

圖 : 大圓滿三祖師利星哈 ( 吉祥獅子 )
圖:五台山菩薩頂核心殊勝地由當代大圓滿上師晉美彭措法王親自監造裝藏開光的蓮花生大士聖像

圖:西藏桑耶寺蓮師如我像,這個塑像就是蓮師,塑像的名字就叫「如我一般」。


師利星哈尊者將《竅訣部》,再分成外、內、密、極密四部,並將前三者伏藏於漢地,以待有緣,而後自隱於文殊道場五台山清涼屍陀林。
圖:五台山。五台山是中國四大名山與佛教聖地之首,印、漢公認的清淨剎土


圖:五台山大圓滿聖地清涼屍陀林,林中掛滿五色天馬旗。


蓮花生大士出生地烏迪亞那國又音譯為烏仗那國、金國、烏場國,地理位置相當於今巴基斯坦西北邊境省斯瓦特縣。
圖:唐玄奘大師在《大唐西域記》第三卷一書中記錄烏仗那國的國土民情。


今示印度密教祖師蓮華生大士得漢人祖師師利星哈尊者傳授心印之教授伏藏,以證禪、密同源,歸佛經教。

摘自:《松嶺寶藏》蓮花生大士開示

           蓮花水晶窟的寶藏
吉祥獅子師利星哈的直接教言

我,烏迪亞那的蓮花上師,於八歲之時信心覺醒。

我來到上師吉祥獅子面前,獻上供養並請求賜予法教。

我的上師說:「於三藏之中,修習你的心。」

因此,我在金剛座的東方研讀「經藏」,在金剛座的南方研讀「律藏」,在金剛座的西方研讀「論藏阿毗達磨,在金剛座的北方研讀波羅蜜多。之後,我來到吉祥獅子面前,獻上供養,並研讀完整的三藏

我請求上師納受我。上師答道:「兒啊,你必須先在密咒乘的教法中修習自心。」

因此,我在烏迪亞那國修習「三部瑜伽」,在薩訶國修習「瑪哈瑜伽續部」與「大圓滿心部」,在尼連禪國修習「普巴」,在星哈國修習「蓮花大自在天」,在乏蘇答拉國修習「事部」,在尼泊爾修習「大威德」,在美汝孜國修習「瑪摩」,在金剛座修習「八大赫魯迦成就法」,在朗國夏修習包含「父續」和「母續」四部的「密集金剛」。

在我了悟一切現像只是如夢如幻,不真實而虛假之後,我來到上師的面前,上師正在對五千五百位群眾說法,其中有不少是國王。當我抵達的時候,上師吉祥獅子問我:「新來的,你要什麼?」

我回答:「我已經廣學密咒教法,現在我想要在您門下領受法教。」

上師吉祥獅子說:「你博學多聞,先是研讀了三藏,然後又修習了密咒乘。現在讓這聚會解散吧。」

然後,他接著說:「你了解一切現象都是虛假的,但這沒有任何幫助。萬事萬物如夢如幻,不實而虛假,這個理解必須[融入你的相續]之中。若是沒有銘記在心,它就變成只是陳腔濫調,如此無法獲得佛果。」

我說:「若是如此,請賜予我將它銘記在心的法門。」

上師答道:「先獻上曼達!」

我做了一份量的黃金沙曼達並供養給上師。

上師吉祥獅子說道:「現在,留在我前面,雙腿盤坐,手持定印,背脊挺直,這是身的要點。

將雙眼朝向寬廣的天空直直看去。這是脈的要點。

收緊下氣並壓制上氣,這是風的要點。

觀想你肚臍中央的幻化輪中有一個紅色明點,明點中有『欽』(E)字。觀想頭頂中央的大樂輪中有一個白色明點,明點中有『邦』(BAM)字,這是明點的要點。

將心專注在『邦』字上。從『欽』燃燒的烈火融化了『邦』,其後,紅明點和白明點在心間中央的法輪處相融,這是心的要點。

讓白明點和紅明點變得愈來愈小,最後心中毫無一物,這是圓滿正覺的要點。」

我如此修持而生起一些覺受,例如感覺沒有身體,感覺沒有呼吸的進出,感覺可以穿透顯現的事物而無阻礙地移動,以及感覺我是不死的。當這些覺受生起時,我感到自豪並將此稟告上師。

上師說:「受到上師的加持而感到自豪,且認為這樣就已足夠,這是極度愚蠢的行為。現在,到寂靜的地方去,不要有任何意念的造作。」

我到一個寂靜處住下,在一年之間盡力不造作任何意念。有一些覺受生起了,例如「空即是顯!顯即是空!顯、空不可分!諸佛與有情眾生無二!即使我造惡,也不會有惡果!即使我做十善,也不會有利益!」的感受。

我對這些覺受感到滿意,並將此稟告上師。上師說:「自滿於禪修覺受,是件愚蠢的事。如果你認為顯相與空性是不可分的,那麼你應該對顯相感到無有執著,你是這樣的嗎?

如果你認為諸佛與有情眾生無別,你對有情眾生的崇敬與侍奉,應該等同你對諸佛的崇敬與侍奉,你是這麼做的嗎?

如果你認為『即使我做十不善業,也不會有業果成熟』,那麼你應該可以接受他人對你做十不善業——就算這可能令你喪命。你做得到嗎?

如果你認為『即使我做十善業也沒有利益』,那麼當別人修十善業而利益你時,你不應有任何喜悅的感受——即使你被人救了一命。你是這樣的嗎?

現在再到寂靜處去,讓你的身體保持有如死屍,語音保持有如瘖啞之人,自心保持有如天空。」

我隨後前往寂靜處如此修持,由此生起八種覺受:

不論我的雙眼張開或閉起,都會生起全然清澈、了無內外的明性覺受,顯現為無別的覺性與空性。

空性的覺受,全然開放且空,內外了無攀執,心不停留在任何事物上。

大樂的覺受,有如融化的奶油,變得完全自由自在且興高采烈,沒有擁有身軀或心識的想法。

對於各種感官感知了無攀執的狀態,但仍受心不在焉的污染。

覺性的狀態,有如陽光在天空中照耀。

身體有如薄霧的覺受,沒有色身行為的對象和實質。

感覺認識到既無自己亦無他人。

感覺一切有情眾生對於心性意涵的覺知程度必然與我等同。

我對這些覺受感到歡喜,並將此稟告上師。上師說:「大圓滿中有三種情況:任運現前、不可思議、以及大樂。這三者之中,你的覺受是任運現前,在保持覺受的清新之後,不可思議以及大樂將會顯現。輪迴令人著迷,而心是容易受騙上當的!不要貪執於禪修的覺受,而是要開展你的心。」

「應該如何開展自心呢?」我問道。

上師吉祥獅子答道:「諸佛與有情眾生毫無差別,唯一的差別在於心量。所謂的心、意識或覺性,都是同一個體性。有情眾生的心是有限度的,諸佛的心則是周遍一切。因此要開展有如天空、沒有東西南北限度的心量。」

我隨後前往寂靜處修持,開展了有如虛空的心量,由此生起以下信念:

「這個沒有任何念頭的投射或消融、完全保持所被安置的狀態的心,是完全專一的覺性與空性。這正是所稱的專一。」

「這個心對具體事物沒有絲毫攀執——完全開放,心不逗留在任何事物上。這正是所謂的離戲。」

「感覺到還能有什麼別的呢?不論我用什麼方法去看都一樣!沒有任何應捨棄或成就的事情!這正是所謂的一味。」

「感覺到還有什麼要尋找的呢?不論禪修或不禪修,都是這個!沒有什麼要修持的!沒有要透過禪修去修為的!這正是所謂的無修。」

隨後,我經驗了強力的了悟覺受:

再也沒有超越這個的了!

兩種色身是源於法身,所以這些種種色、聲的顯現就有如火焰和火光!

氣息的吸吐,沒有前驅的脈動!

就算什麼都不造作,仍然會有形形色色的表顯出現!

這有如虛空的本質般不變!

即使是一絲絲二元分別的心都不會生起!

這正是它!

我經歷了鮮明、全然清淨、完全開放、遍滿一切的覺受——徹底包容一切、完全自由,且遍滿一切。明性的覺受,感覺有如在空中升起的太陽;空性的覺受,感覺有如虛空;大樂的覺受,感覺有如海洋。我經歷了感覺有如海上浪濤或空中雲朵的各種不同覺受。

當這些覺受發生的時候,我將此稟告上師吉祥獅子。上師說道:「事物本來的狀態是沒有要去體驗的對象,那麼你在體驗什麼呢?那個覺受是什麼?你在得意什麼?我自己什麼覺受也沒有,你的成就已經走出了這個嗎?

你的覺受是與三世時諸佛都不同的成就。固著於擁有覺受,應該被認清是受到魔的引誘。

你所有的覺受都是有意為之的,是造作的結果。它們仍然會來來去去,它們無法賦予你面對困難的能力,它們只是一條概念不錯的毯子,你尚未打開概念思考的結,這就像是體內有潛伏的疾病一樣,你現在或可能處於大樂之中,但這對你沒有任何幫助,因為你沒有深入核心,迷惑的殭屍仍然四處晃蕩。

如果你將禪修的覺受視為至高無上,你只會沉浸於概念之中,而無法信解見地。如果你讓自己著迷於片段的三摩地——認為沒有比這更高等的了——並且認為這是三摩地的圓滿,你將無法[斬斷]概念思考的活動。你將無法[耗盡]層層的禪修覺受,也無法清淨無明的塵垢。

每一個禪修覺受,都會讓你短暫的陶醉其中,將它們當成唯一的真諦,這就是已經受到蒙蔽。由於遮蔽了完全[離於貪執與變遷的實相],發生的貪執與變遷已將你這些大樂之果完全轉變為誤入歧途。

如果你攀緣於「明性」並將它視為最高境界,你將達到「色界」的最高境界;如果你攀緣於無念的「空性」覺受並將它視為最高境界,你將達到「無色界」的最高境界;如果你攀緣於「大樂」並將它視為最高境界,你達到的不過是「欲界」的最高境界。但是這些都無法使你證得無上正等正覺,大手印的最高悉地。

我問道:「如果是這樣,我應該如何修持?」

上師答道:「收攝你本初的心,然後回來見我!」

我問道:「我應該努力做什麼?」

上師答道:「你要完全投入於任運無作之中!」

我問道:「如何無所作而修持三摩地?」

上師答道:「聖子,勿認為短暫的覺受是最高境界,切勿對它們產生攀緣。[不要注視對境,不要注視心]。不要涉入許多事物,不要生起欲望,不要心懷需求,不要抱持絕望。讓心完全保持它原本的樣貌。讓心安住於有如虛空的中心。」



勿認為短暫的覺受是最高境界,切勿對它們產生攀緣。不要注視對境,不要注視心。不要涉入許多事物,不要生起欲望,不要心懷需求,不要抱持絕望。讓心完全保持它原本的樣貌。讓心安住於有如虛空的中心。
圖:密勒日巴尊者
 

我隨後前往寂靜處,完全依照上師的指示修持。過去的覺受變成只是層層的概念且完全消逝了。我了悟到,本然的自心完全沒有任何過失或善德的遮蔽——[完全離於了任何禪修對境的基礎,或者任何造成困惑的事物]。我了悟到,如果修持這本然的心,什麼也不會產生,而如果不修持,便不會有迷惑。我了悟到,這是沒有任何過失的本然心——赤裸而鮮活的覺性。我了悟到這全然的開放、全然的清新,輪迴與涅槃的一切現象都是一味。我將這稟告上師。

上師說:「初始的自性,非和合的法身,正是這清淨與赤裸的本然心,沒有任何要修的事物或產生迷惑的事物。現在,[不要被更進一步的渴求遮蔽了你自己]!將那老渴求者帶到無欲的境界!

保持在所謂『從未修持且從未分離、從未與超越修持的自性分開』的狀態,你將證得不共與共的悉地。現在,還有什麼困擾著你?」

我答道:「我的三昧耶沒有過失或後悔,因此沒有困擾我的事。」

上師問:「不高興嗎?」

我答道:「我只是有一點點不高興。」

上師說:「如果你不高興,那你就有希望;如果你高興,那你就有恐懼。如果你有希望和恐懼,你就有[二元的攀執],那將障礙無二的大樂智慧,無染污之果。不要把這個想成是過失或善德,堅持非二元對立的修持。從現在起,只要繼續下去,不用再回來看我!」

之後,我在烏迪亞那城修持,心中沒有半點求取法教的想法供養覺受的想法、善與不善的想法、或者善良或邪惡的想法。我只是去到我去的地方,坐著我坐著的樣子。我變成就像具屍體。

後來上師來了,他說:「你不向我頂禮嗎?你不向我呈上你的證量嗎?」

我答道:「這不是不頂禮,而且我連一根髮尖的了悟都沒得供養您,現在就有如鳥兒飛過天際了無痕跡。」

上師說:「這樣的了悟不要改變,不要捨棄!不要和這了悟分開,想去哪裡就去。[行止不要違背三藏,禪修不要違背密咒乘,見地不要違背大圓滿]。如滿願寶一般,實現有情眾生的願望,收留無數值得教化的弟子。[雖然你沒有欲望,但要隨時供養上師眾、本尊眾與空行母眾]。你將成為八部天魔所承侍的對象。」說完後,他就離開了。

從此之後,我將一切如夢如幻,以及心乃超越生死的事實銘記在心。我在淨觀中看見八大赫魯迦成就法中的本尊眾,八部天魔成為我的僕役,我遊走印度許多地區而利益眾生。

稍後,當赤松德贊王建立桑耶的時候,八部天魔造成障礙,我告訴他們:「不好製造障礙,因為王意有如黃金一般殊勝!」

天眾和魔眾反擊道:「大師,您為何不自己來到這裡!」

所以我親自到了雪域,在途中我遇到了信使。

我,烏迪亞那的貝瑪,追隨上師吉祥獅子。

這,他最後的教言,使貝瑪我,解脫了。

非由三藏和密咒解脫,而由此秘密教言解脫。願一切堪為法器者也藉此解脫。

願此最後的直接教言——上師吉祥獅子的教言,與過去有修而堪為法器者相遇!

此封藏於蓮花水晶窟。我將它託付給你,香波,以免不堪受法者前來。

這世上再沒有其他像這樣的教言了。

三昧耶。封印!封印!封印!


圖:東藏二十五大聖地之一蓮花水晶窟,山勢如一朵開放的蓮花,蓮花中心有白色岩石小山,內有
蓮花水晶窟,此地據說曾受四位大圓滿上師所加持,包括噶拉多傑、吉祥獅子、蓮師,以及毗盧扎那。秋吉·德千·林巴取出大圓滿三部伏藏之處。  (照片由Matthew Pistono提供Rigpa Wiki)

.........................................................................................................

再舉諾布上師所云:

「在鄔金國(Oddiyana ),大圓滿的教法叫做「阿底瑜伽」( Atiyoga )。阿底 ( Ati ) 的意思是本初狀態,瑜珈 ( yoga ) 的意思是知識或理解(註:亦有相應、契合之意)。藏語叫大圓滿 (dzogchen):dzog是圓滿的狀態,指的是我們的真實狀態,chen是完全的意思;合起來意思是「全然圓滿的狀態」。指的是我們真實的狀態,它同時也是所有一切生命的真實狀況,不只是正在修行或擁有某種知識的人的真實狀況。

所有生命的本性都是完美無缺的。 “完美”意味著我們都有這樣的潛能。如果我們擁有一切潛能的源頭,那麼當次要的條件存在時,任何事物都可以顯現,這就是大圓滿的真實意義。」
 


南開諾布仁波切:所有生命的本性都是完美無缺的。 “完美”意味著我們都有這樣的潛能。如果我們擁有一切潛能的源頭,那麼當次要的條件存在時,任何事物都可以顯現:這就是大圓滿的真實意義。
圖:南開諾布仁波切
.........................................................................................................
 

由上可知,此一切潛能之完美源頭,即吾人之本初心性也。

佛言:「離心、意、意識。」所謂一心生八識者,此一心乃心物一元之一心,亦即此「心性」也,於證量上稱為「明體」;「明體」之"明"即表「真如」,「明體」之"體"則表佛性;若無「真如」,一切眾生心識無以圓,若離佛性,宇宙萬物四大無以成,其修道之所圓成者,亦即「真如佛性」之本圓成也,然修證上,安住「心性」則「明體」自然圓成,不可反於「明體」上又生執著也。

無論凡聖,心物皆本無二,是以初發心便即等正覺,然佛語雖不虛,惟吾人信力之未充而已,故有八萬四千不定法門,乃至種種增上、種種對治,是以古來頓教,無論「禪」、「大圓滿」、「大手印」,皆由此一心而入佛知見,非由見聞覺知及所得、所修一切境界而謂得入。

 


無論凡聖,心物皆本無二,是以初發心便即等正覺,然佛語雖不虛,惟吾人信力之未充而已,故有八萬四千不定法門,乃至種種增上、種種對治,是以古來頓教,無論「禪」、「大圓滿」、「大手印」,皆由此一心而入佛知見,非由見聞覺知及所得、所修一切境界而謂得入。
圖:中國禪宗六祖 慧能大師


今以「禪」宗、「大手印」,依「明體」修證部份,以會通「大圓滿」法,作少分之詮釋。

明悟法性求者,先能安忍其「明體」,離能所取,證一切法本來無二之理無礙功德。

法性增長者,出其對「明體」之見執,令「明體」廣大全然,如住法界中而無人我,離一切正法上之知見覺想,得事無礙功德。

法性進詣者,用其無心不相應之日常自然,不墮覺知亦不離覺知,煩惱即菩提,三身之顯空、明空、覺空得以彰顯;身中之脈、氣、明點得以開發;所生之樂、明、無念得以雙運,令一切證量趨向一味,直契寂滅為樂之樂空無二現量,此為理事無礙

法性窮盡者,了其修垢,以一切修,起於對抗,是以心物雖一而不歸元,無二理高尚存彼岸,對抗之情節若銷矣,禪道天然更無痕跡,終得和光同塵,次第融攝殆盡吾人五蘊業報生身 ,經云:「生因識有,滅從色除,理則頓悟,乘悟併消,事非頓除,依次第盡。」五蘊窮盡、法性圓成,成就一切種智,令五智一時全現,而等佛之覺,此皆事事無礙部分。

為令此通攝關係深刻故,余曾作一偈,今以此作為補充。

  《圓修心性明體四層覺悟偈》

     明體離亂專一

     明體離見離戲

     明體離異一味

     明體離修無修
 

     本然明體

     全然明體

     自然明體

     天然明體
 

     堅固專一得其

     清淨離戲得其

     解脫一味得其

     圓成無修得其
 

     禪修無修明體

     禪見無見明體

     禪行無行明體

     禪果無果明體
 

     大手印四瑜伽

     之無門四層量

     藏通別圓四化法

     頓漸秘密四化儀
 

     小於鹿苑始華嚴

     終於雙林示涅槃

     聲聞緣覺與菩薩

     佛乘果位祈加持

     無礙通達至佛果

     初發心即等正覺

     心性功德應如是
 

然就禪宗而言,「三學」尚屬修邊,「三身」則屬證邊;「明體」則可以全括修、證二邊,「明體」既可攝「真如」與「佛性」,亦可被「心性」所攝 ( 以『心性』為見地,『明體』為修證,『真如佛性』為勝解行 ),故今再以一《不分別本智偈》以銓心性之道,[化一切修、證之邊執],令學人於已得「明體」上,善離「明體」諸邊執,速逮一味及無修。

 

         《不分別本智偈》

     心性存在於當下
     非可變異至永恆
     用心反覆成障礙
     故於本初不分別

     一切萬象如光影
     皆由心性所顯現
     如若堅捨反成妄
     故於所顯不分別

     諸法無二元一味
     基道果三無差別
     如若有勤反增減
     於不共道不分別

     體性明性能無礙
     唯以平常心看待
     若著轉依墮二取
     故於自境不分別

     見地縱高從外入
     實際修行由內始
     若雖得空增法執
     如水晶體不分別

     經教口耳以傳承
     續部象徵以傳承
     知識經驗皆非實
     與師無別以傳承

 

祖師西來,禪宗初期,惟直指「心性」,「明體」證量便以開顯,「三身」一時同證。宋朝以後,根器漸鈍,「三身」便始分證,所謂"初關明心","重關見性","牢關解脫"。然「三關」自不能出於達摩直指之「心性」;修煉則必屬「明體」證量之範圍,通攝於「明體」之法身即明空不壞,通攝於「明體」之報身則明照不滅,通攝於「明體」之化身即顯現種種。「三身」、「三關」、「禪」之與「大手印」及「大圓滿」,皆佛一音圓演,佛子圓悟,因發展生根於不同之地域及文明,所自然呈現佛法「頓教」獨特之修行及風格,相尊相崇則佛教必能大興,於末法眾生業識浪海中平息狂瀾,於早已分崩離析的教門中重修寰宇。



祖師西來,禪宗初期,惟直指心性「明體」證量便以開顯,三身一時同證。宋朝以後,根器漸鈍,三身便始分證,所謂"初關明心","重關見性","牢關解脫"。然三關自不能出於達摩直指之心性
圖:中國禪宗初祖 菩提達摩


之與大手印大圓滿」,皆佛一音圓演,佛子圓悟,因發展生根於不同之地域及文明,所自然呈現佛法頓教獨特之修行及風格,相尊相崇則佛教必能大興。
圖由左至右:大手印人間初祖帝洛巴,大圓滿人間初祖噶拉多傑,漢傳禪宗初祖菩提達摩


上就「頓教」隱藏之層次而說,然就菩薩轉化道之密法而言,一切煩惱既不可斷,亦不能隨,故惟藉三業現行,以轉異種子之非量。今舉共辟支佛乘之「十二因緣法」,而作一「十二因緣一相偈」,以會通「頓」、「漸」於「秘密」轉化道。
 


圖:寂忿文武百尊

《瑜伽十二因緣一相偈又名黑汝嘎相應羅巴》

           水晶內相心續中
           密行無畏解脫者
           知顯現境唯自心
           由潛能變成淨相


           菩薩三種根器等
           擇善方能成正因
           不令非器墮及謗
           先知密法染淨依

           惡障毒坑淨根源
           蓮華光綻穢融攝
           白骨不淨化習氣
           原始五光虹身融

           寂尊前額忿交感
           雙運松果激玄能
           透明骷髏水晶內
           空性運動元無二

           初機畏毒如猛虎
           故以出離持淨戒
           修事行部增福德
           佛前懺罪求淨業

           中根積極建道德
           故以智悲修六度
           佛身語意自身心
           瑜伽三密門相應

           上智金剛大勇力
           故以煩惱為道用
           明覺增益無所執
           空樂超然離染淨

           今示十二因緣表
           以此建立此明行
           緣此十二因緣力
           轉化道中淨三有

           不以逆治及修斷
           能乘明行登彼岸
           無明為明不生惑
           行勢還淨心續流

           成智用四身俱
           名色中圍壇城主
           六入能所皆供養
           得悅意作淨觀

           即安隱三三昧
           愛取推波助道行
           亦煩惱即菩提
           趨常樂我淨身

           老死五光虹幻化
           十二一一成勝義
           集諦不生不滅行
           貪輪迴因槃滅果

           不二雙運輪涅空
           顯著金剛道果德
           法身為基報身道
           普賢遊戲化身果

           無上瑜伽精勤者
           秘密語句善守護
           無上瑜伽精勤者
           傳承相續善付囑
 

然此等禪密果位加持法門,乃由得佛之智慧經驗而成,非普通經由三大阿僧祗劫漸修而成,是以將菩薩漸修位所修之「十度」與「十地」位階,再與「頓教」及「秘密教」行少分通攝而作偈,以資學人。

 

               《十度道德》

             佈施無貪是道德
             一切施中法為上

             持戒無著是道德
             清規律己法為上

             忍辱常空是道德
             同體慈悲法為上

             精進無間是道德
             樂聞思修法為上

             禪定不亂是道德
             動靜一如法為上

             般若無痴是道德
             本來無二法為上

             方便善巧是道德
             樂明無念法為上

             大願總持是道德
             顯密圓通法為上

             妙力法信是道德
             本自俱足法為上

             法智無二是道德
             和光同塵法為上

 

「頓教」觀「十地」見其"層次",「漸教」觀「十地」認知"次第",前者重於悟證,後者重在解修。今以大海十喻以配「十地」層次,令學人分證能不失其圓,齊證亦不壞於別。


頓教十地見其"層次",漸教十地認知"次第",前者重於悟證,後者重在解修。今以大海十喻以配「十地」層次,令學人分證能不失其圓,齊證亦不壞於別。
圖:海水


       《如海十地漸修偈》

          三賢學徹理無礙,
          空性分證人法空,
          習性道聖四種性,
          佛法通達入初地。
 
      (資糧、加行位)

          歡喜地佈施度
          次第漸深大海水,
          上求下化願利生,
          證如鏡像映三界。

  (寂靜舍摩他;阿努瑜伽)

          離垢地持戒度
          猶如海濤浪逐屍,
          清淨不能容污染,
          證如光影無所執。

(禪那惟寂滅;離二元性及諸煩惱,如不耐等習氣)

         發光地忍辱度
         禪定共法四梵住,
         歸海江河齊失名,
         證返谷響出聲處。

(融攝共外道法,如四禪八定、四梵住等)

         焰慧地精進度
         三七道品融攝修,
         大海中邊惟一味,
         證如水月真亦幻。

(融攝不共外道,而共二乘之三十七道品)

         難勝地禪定度
         四諦雙運真與俗,
         如海能藏諸珍寶,
         證工巧明變化成。

(大乘無生四諦法門,能雙運勝義、世俗二諦成一味故,此惟大乘所行,不共外道及諸二乘)

        現前地般若度
        性空緣起十二門,
        如海甚深智無著,
        證法似有亦非有。

(觀無生十二因緣,一一有支本無生寂滅,由此淨化輪迴)

        遠行地方便度
        覺知諸法無行慧,
        如海廣大難可測,
        證念念滅猶渡生。

(觀修無明為明,十二因緣一一有支,為增上轉化淨緣,進修如幻功德,此為大乘順對治法,迥異二乘所修離捨斷證,偏取涅槃)

        不動地大願度
        隨心任運相與土,
        如海能藏龍大身,
        證如無相三摩提。

(如幻三摩提;器界、壇城變化自在)

        善慧地妙力度
        應機說法善知識,
        如大海潮不過限,
        證無功行意生身。

   (根、身報化自在)

        法雲地妙智度
        諸佛灌頂功德俱,
        如雨傾驟海無盈,
        證金剛持法王子。

(一切法秘密陀羅尼總持自在)

 

漸修菩薩行的實際證量,是福慧的厚積與道種智慧的增上,由初地「百法明門」之通達,到佛地「無量明門」的究竟圓滿,以及每一菩薩位階「意生身」的實證,所乘蓮寶的如意層度等,包括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菩薩萬行,與一切歷劫所教化救度之法眷屬的三昧耶關係,以及彼等功德的成熟情況,自身最後身菩薩位,將至成佛時的「大圓鏡智」(第八識的『五別境』智慧)之真實生起等等,總之,完成無上佛果所需要的條件必須在運用「頓」、「漸」、「秘密」三者之間得到平衡的發展,以趨向究竟的解脫,依此進修,可以融攝彼此,但不可偏廢,如此可以自度亦能度他,更可以令佛法興盛繁榮。

然每每論及「禪」、「大手印」、「大圓滿」等法門的差別,就不禁感嘆人類智慧文明的共同性,往往因為局限於地域的歷史演化或是宗教偏見等人為立場因素,而導致相爭的局面,甚至互相毁謗、彼此不容,以致耽誤了人類集體智識可以共同和平成長的可能性與機緣。
 


然每每論及大手印大圓滿等法門的差別,就不禁感嘆人類智慧文明的共同性,往往因局限於地域的歷史演化或宗教偏見等人為因素,而導致相爭的局面,甚至互相毁謗、彼此不容,以致耽誤了人類集體智識可共同和平成長的可能性與機緣。
圖:唐 疆域圖 

至此不禁想到懷師曾經講過的《圓覺經》中一段經文:
《圓覺經》云:「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懷師云:

「注意!這一段非常重要,此是禪宗心印,亦是密宗的「大手印」,普賢如來、金剛薩埵心法.........這個東西沒有什麼初地、二地、三地...十地,也沒有什麼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本來一切眾生自性是佛,此即是佛,此即是淨土。

有些人跑來告訴我:老師,這個道理我懂,不過,還要慢慢修。對於這些人,我怎麼辦呢?我只好說,那講得對,完全對,慢慢修,修到天涯和海角,總歸有一天修到啊!因為他沒有氣派,說到了就到了嘛,對自己有信心就到了呀!

信什麼?信我這個我,清淨圓覺,天上地下唯我獨尊,所以釋迦摩尼佛一生下來,就把佛法說完了。」
 


懷師曾經講過的《圓覺經》中一段經文:《圓覺經》云:「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這一段非常重要,此是禪宗心印,亦是密宗的「大手印」,普賢如來、金剛薩埵心法.........本來一切眾生自性是佛,此即是佛,此即是淨土。
圖:佛學、國學大師 南懷謹
 

此篇最後則以蓮師自身所開示的《無染覺性自行解脫之道》之節錄,來融攝一切佛門經典,以及不同宗派用以表示實相的名稱,並願由此無二「心性」所自然顯現的無量佛法,各各歸元於其同為一味的佛陀本懷!


最後以蓮師自身所開示的《無染覺性自行解脫之道》之節錄,來融攝一切佛門經典,以及不同宗派用以表示實相的名稱,並願由此無二「心性」所自然顯現的無量佛法,各各歸元於其同為一味的佛陀本懷!
 

《蓮花生大士無染覺性自行解脫之道》 第二十一篇節錄:

          無染覺性離諸論

          此即無二之中道 

          本覺清淨原無礙

          一切空性之核心 

          或稱本心或佛性

          若明究竟此奧義 

          便以超越諸論說

          故稱般若波羅密 

          意即圓滿之智慧

          超越知見之範疇 

          故亦稱之大手印

          亦即無上之象徵 

          無論已解及未解

          其皆自適得其所 

          彼亦輪迴之根源

          娑婆極樂亦如是 

          故稱唯識阿賴耶

          意即一切種子識 

          因祂平凡更無奇

          是亦稱呼平常心 

          無論多少善名稱

          種種深奧名相立 

          究竟所指之本覺

          不離當處而無染

*****************************

註一 : 師利星哈出生於 Shokyam in khotan ,中國的疏清城,位於新疆西南部的綠洲城市于闐,即今新疆和田(此考據採用香港敦珠佛學會蓮花海54期師利星哈簡傳的說法)。于闐古代居民乃來自漢族、印度雅利安族的一支、及伊朗西徐亞人形成的混血部族。早在公元前二世紀,于闐國就已出現。于闐國這個綠洲文明,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早期主要受印度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影響,遂成為佛教東傳進入中國的第一站,成了溝通佛教源頭與中原佛教傳播的橋樑,及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集散地和轉運站。在那個時代,隨著中外貿易及文化交流的不斷,印度等地的佛教也隨著大月支人的到來,在于闐得到廣泛的流傳。自公元前1世紀佛教傳入于闐後,于闐逐漸成為大乘佛教的中心—西域名副其實的佛國。公元前60年,西漢在新疆輪台設立了西域都護府,管理下轄的西域各國,于闐也就在此時被納入中國版圖,唐代時為安西四鎮之一。

三國、魏晉南北朝、乃至隋唐,于闐一直是漢土中原佛教的泉源之一,被學者稱為”達瑪溝”,正確漢譯為”達摩溝”意即"佛法匯集之地"。

中國的佛教徒及修行人,皆會不遠千里來于闐朝聖,東晉三藏法師法顯,唐朝玄奘大師至印度取經時都路過于闐。法顯於其《佛國記》、唐代三藏法師玄奘於其《大唐西域記》、以及藏文本的《于闐授國記》等著作裡,都曾記錄下《佛國于闐》的盛景,並對它有諸多的描述。詳情請參見張廣達及榮新江所著的《于闐史考叢》。于闐是我國佛教入傳的必經之地,凡傳入中國的經典,十之八九都要經過這裡,如《華嚴經》,就大多是從于闐取得梵本,于闐僧人提雲般若、實叉難陀等,都為漢譯《華嚴經》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圖:東晉法顯《佛國記》內記載了于闐佛國的盛況


囻:敦煌莫高窟供養人 五代宋初 仰慕唐朝文化的于闐國王李聖天畫像。

師利星哈尊者漢名宋惠壽,父為具善,母為光明慧。十五歲於阿闍黎哈尼貝拉處學習五明三年後通達無礙。尊者稍後往西游時,空中現出觀世音菩薩的淨相,並對他說:善男子,你如想得到成就之果,應前往印度疏沙陵屍陀林。尊者雖對授記感到高興,但自想:我仍應先學習所有其他內外密續,以利掌握不共教法。他因此往文殊聖地五台山,於七年間從貝拉機德上師學習全部內外密乘法,其後受具足戒嚴持毗奈耶,精研三藏三十年。其時觀世音菩薩再次重複之前的授記,於是尊者抵達疏沙陵並見到文殊友(Manjushrimitra)尊者,文殊友尊者賜名他師利星哈,意為吉祥獅子並從之受教修行達二十五年。根據空行心髓 (Khandro Nyingthig) 和其他資料,師利星哈尊者也曾去釋他哇那屍林,親見極喜金剛噶拉多傑(Garab Dorje)並獲授心髓教法,尊者後來將之傳予蓮花生大士、大成就者加納思札、大班智達貝瑪拉密札(無垢友)、大譯師毗盧扎那等大圓滿成就者

*****************************

註二:由於年代過於久遠,如今在漢地文獻中,很難查到吉祥門的具體位置。只有從歷史和許多大德的教言中了知,此處應該位於現在的西安。參考自索達吉堪布 《藏傳佛教的歷史》略述 。

*****************************
註三:五台山古名清涼山,為文殊菩薩應化的道場,引自以下經典記載:

*《華嚴經 諸菩薩住處品 》:「東北方有處名清涼山,從昔以來諸菩薩多於中止住,現有菩薩名文殊師利,與其眷屬諸菩薩眾一萬人俱,常在其中而演說法。」

*《佛說文殊師利寶藏陀羅尼經》:爾時世尊,復告金剛密跡主菩薩言:我滅度後,於此贍部洲東北方。有國名:大振那。其國中間,有山號為五頂。文殊師利童子,遊行居住。為諸眾生,於中說法。及有無量無數諸天龍神葯叉羅剎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圍繞供養恭敬於是。( 振那:即震旦,古中國又名震旦國,有山號為五頂:指五台山 )

*五台山《清涼山志》載:「此窟 ( 金剛窟 ) 為萬聖(一萬尊佛)之密宅,神、樂、曲、藏等經書收藏於此」。昔日貝瑪拉密札(無垢友 )尊者依止師利星哈尊者得到所有大圓滿教法,最後又來到五台山金剛窟,以大遷轉虹身住於其中,為眾生及法教不示現圓寂,直至賢劫千佛成佛後。

*傳說五台山最早是道家的地盤,《道經》稱五台山為紫府山,也稱作五峰山道場,曾建有紫府廟。《清涼山志》稱佛教的文殊菩薩初來震旦(古中國名) 時,居於石盆洞中,而此即位於道家的玄真觀內,這說明當時五台山是道家之據點。

*漢明帝派去西域求法的使者同兩位印度高僧迦葉摩騰和竺法蘭來到洛陽。永平十一年,迦葉摩騰、竺法蘭從洛陽來到五台山(當時叫清涼山)。由於山裡很早就有阿育王的舍利塔,再加上五台山又是文殊菩薩教化和居住的地方,二人在此建立大孚靈鷲寺,即現今顯通寺的前身。從那時起,五台山開始成為中國佛教中心,五台山的大孚靈鷲寺與洛陽白馬寺同為中國最早的寺院。

而近代寧瑪派晉美彭措法王,也於五台山朝聖時,在相傳與金剛窟相通的那羅延窟的光明境界中流露而出並寫下來意伏藏《文修靜修大圓滿引導文—手中賜佛》等諸多大圓滿法要和儀軌


圖上:流落海外的五敦煌木刻版畫文殊菩薩像。中間為文殊菩薩,左為善財童子,右為于闐國王。因五台山為研修華嚴經之地,華嚴經中有善財童子五十三參,而于闐國王正是弘揚護持華嚴經的護法。唐代的五台山是世界的佛教文殊信仰中心。


圖下:接上圖五代木刻版畫文殊菩薩像下方的祈願文:五台山中文殊師利大聖真儀,變現多般威靈叵測,久成正覺,不捨大悲,隱法界身,示天人相,與萬菩薩住清涼山,攝化有緣......。接著是文殊師利童真菩薩五字心真言,及文殊師利大威德法寶藏心陀羅尼


圖:五代 敦煌石窟61窟中五台山圖局部。五台山圖五台山自然、地理、寺院、瑞相、靈跡的佛畫。在唐朝時期傳到吐蕃、日本、印度、尼泊爾、越南等世界各地,成為佛教徒心中的聖物。

圖:五台山清涼山志 》,為明僧人鎮澄所撰修。


圖:五台山善財洞,相傳乃順治皇帝出家處。其旁即是
清涼屍陀林上善財洞乃善財童子受文殊菩薩教化之處,後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最終由文殊菩薩加持,見到如大海般的普賢壇城,宣說普賢行願。下善財洞寺院後方有藏傳寧瑪派大成就者頂果欽哲仁波切的舍利塔。

圖:五台山大白塔,腹中置有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所建之舍利塔 ( 北魏時已在 ),內藏有釋迦牟尼佛涅槃後燒化身骨所得的舍利。

*****************************
註四:《大圓滿傳承祖師傳記》中記載:「尊者此後自受密行之樂,並住於漢地的展寒屍林,為所在之空行勇父之師。」 這個展寒屍林,寧瑪派一致公認為是五台山的“清涼屍陀林”,並認為蓮花生大士、大成就者加納思札、大班智達貝瑪拉密札(無垢友)、大譯師毗盧扎那等大圓滿成就者,都曾經在此閉關禪修。清涼屍陀林在五台山東台附近,是大圓滿人間第三位祖師師利星哈長期修行並虹化成就的地方,在印、藏兩地早已聞名遐邇。

大成就者加納思札依止師利星哈尊者20幾年,最主要是在清涼屍陀林。除了加納思札,大班智達貝瑪拉密札也與五台山有著深遠的因緣,據載,某日貝瑪拉密札和加納思札在散步時,金剛薩埵在空中顯現,對他們說,“善男子,你如果想即身證得無上的佛陀果位,就去清涼屍陀林”。(其實印度也有一個清涼屍陀林,希阿榮博堪布《五台山與大圓滿》一書中提到,根據無垢光尊者的著作,此乃漢地的清涼屍陀林,晉美彭措法王也認為是五台山善財洞旁的清涼屍陀林。) 於是加納思札前往清涼屍陀林,請求師利星哈尊者攝受。他依止的時間較長,最後得到了大圓滿的最高境界。

師利星哈尊者在此地把大圓滿法的很多傳承傳給了加納思札、貝瑪拉密札蓮花生大士和毗盧扎那,為他們在清涼屍陀林灌頂、講法、傳法。現在正在廣傳實修的很多大圓滿法是在這里傳下來的(包括當代大圓滿上師晉美彭措法王在此,於光明定中流出的心意伏藏,並寫下的大圓滿法要和儀軌)。後來師利星哈尊者和大班智達貝瑪拉密札在此成就大遷轉虹光身。貝瑪拉密札尊者於此發願:在此賢劫千佛的教法未隱沒之前,常駐此地,每一百年出現化身度化眾生。可見五台山清涼屍陀林是大圓滿傳承極其殊勝的聖地。


囻:山壁上插紅旗之處即是吉祥獅子洞,相傳為師利星哈尊者的閉關洞。
 

(  來源出處:如是禪武 聞如是 問與答 , 如欲引用或轉用,懇請註明出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