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密會歸論十》上篇 簡述漢傳秘密教 《大樂金剛不空真實三昧耶經》


金剛手菩薩(梵文Vajrapani),又名金剛薩埵執金剛菩薩、金剛勇猛心菩薩、密主薩埵、金剛手大秘密主、密跡金剛、大力金剛手、金剛上首、金剛藏、秘密主、大力尊等,又被尊為“三界之主”顯教認為金剛手菩薩是大勢至菩薩的忿怒相。  圖:敦煌莫高窟第14窟金剛薩埵

圖:高麗藏《大樂金剛不空真實三昧耶經》般若波羅蜜多理趣釋 卷下

圖:高麗藏《大樂金剛不空真實三昧耶經》般若波羅蜜多理趣釋 卷下

顯密會歸論十上篇

簡述漢傳秘密教 《大樂金剛不空真實三昧耶經》
 
文/聞如是
 
《大樂金剛不空真實三昧耶經》
 
開府儀同三司特進試鴻臚卿肅國公食邑三千戶賜紫贈司空謚大正監號大廣智 大興善寺三藏沙門 不空 奉 詔 譯


圖:唐密 開元三大士 不空畫像,14 世紀,收藏于東京國立博物館
 
般若波羅蜜多理趣品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成就殊勝一切如來金剛加持三麼耶智。已得一切如來灌頂寶冠。為三界主。已證一切如來一切智智瑜伽自在。能作一切如來一切印平等種種事業。於無盡無餘一切眾生界。一切意願作業。皆悉圓滿。常恒三世一切時。身語意業金剛。大毘盧遮那如來。在於欲界他化自在天王宮中。一切如來常所遊處。吉祥稱歎大摩尼殿。種種間錯鈴鐸繒幡微風搖擊。珠鬘瓔珞。半滿月等。而為莊嚴。
 
(此經法佛以報身說圓頓秘密法,非化佛說漸修法;遊於他化天宮,示平等道以降魔
 

此經法佛以報身說圓頓秘密法,非化佛說漸修法;遊於他化天宮,示平等道以降魔。
:毗盧遮那如來

 
與八十俱胝菩薩眾俱。所謂金剛手菩薩摩訶薩。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虛空藏菩薩摩訶薩。金剛拳菩薩摩訶薩。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纔發心轉法輪菩薩摩訶薩。虛空庫菩薩摩訶薩。摧一切魔菩薩摩訶薩。與如是等大菩薩眾。恭敬圍遶而為說法。
 
(上首菩薩金剛手,乃佛秘密法教之大持明者,聞法眾亦皆為菩薩摩訶薩,是以佛無需隱覆密意而說法)。


上首菩薩金剛手,乃佛秘密法教之大持明者,聞法眾亦皆為菩薩摩訶薩,是以佛無需隱覆密意而說法
圖:寂靜像金剛手菩薩

 
初中後善。文義巧妙。純一圓滿清淨潔白。說一切法清淨句門。所謂妙適清淨句是菩薩位。欲箭清淨句是菩薩位。觸清淨句是菩薩位。愛縛清淨句是菩薩位。一切自在主清淨句是菩薩位。見清淨句是菩薩位。適悅清淨句是菩薩位。愛清淨句是菩薩位。慢清淨句是菩薩位。莊嚴清淨句是菩薩位。意滋澤清淨句是菩薩位。光明清淨句是菩薩位。身樂清淨句是菩薩位。色清淨句是菩薩位。聲清淨句是菩薩位。香清淨句是菩薩位。味清淨句是菩薩位。何以故。一切法自性清淨故。般若波羅蜜多清淨。金剛手。若有聞此清淨出生句般若理趣。乃至菩提道場。一切蓋障及煩惱障法障業障。設廣積集必不墮於地獄等趣。設作重罪銷滅不難。若能受持日日讀誦作意思惟。即於現生證一切法平等金剛三摩地。於一切法皆得自在。受於無量適悅歡喜。以十六大菩薩生。獲得如來及執金剛位。
 
(現證一切染、淨法皆佛法,究竟平等一味故,不壞世間而增長菩提,建立十六生成佛殊勝法道,非如聲聞及辟支佛乘,於勝義、世俗二諦未能相容,偏取涅槃;亦非如通、別二教菩薩,雖能勤修對治,然侷限二元,故不能少三祗而成佛道。)

圖:此曼荼羅為修持「理趣經 (大樂金剛不空真實三摩耶經)」的曼荼羅,中為頭戴五佛冠的金剛薩埵

圖:金剛薩埵所戴五佛冠之中央為毗盧遮那如來(大日如來),金剛薩埵象徵毗盧遮那如來之因位、眾生本具佛性之始發。
 
時薄伽梵一切如來大乘現證三麼耶一切曼荼羅持金剛勝薩埵。於三界中。調伏無餘。一切義成就。金剛手菩薩摩訶薩。為欲重顯明此義故。熈怡微笑。左手作金剛慢印。右手搊擲本初大金剛。作勇進勢。說大樂金剛不空三麼耶心 吽
 
(一切曼陀羅之金剛薩埵,即一切本尊顯化之源頭;本初、佛慢、勇進,亦即成就之能緣。)
一切曼陀羅之金剛薩埵,即一切本尊顯化之源頭;本初、佛慢、勇進,亦即成就之能緣。
圖:十八世紀 金剛薩埵之壇城 中為金剛薩埵

爾時。薄伽梵毘盧遮那如來。復說此一切如來寂靜法性。現等覺出生般若理趣。所謂金剛平等現等覺。以大菩提金剛堅固故。義平等現等覺。以大菩提一義利故。法平等現等覺。以大菩提自性清淨故。一切業平等現等覺。以大菩提一切分別無分別性故。金剛手。若有聞此四出生法。讀誦受持。設使現行無量重罪。必能超越一切惡趣。乃至。當坐菩提道場。速能剋證無上正覺。時薄伽梵。如是說已。欲重顯明此義故。熈怡微笑。持智拳印說一切法自性平等心 阿(發ㄛ音)
 
(金剛者堅固義;義者解脫義;法者清淨義;業者圓成義,此金剛、義、法、業四種法性,為出生般若波羅蜜理趣之所依。)
 

圖:十二世紀毘盧遮那如來(大日如來))持智拳印
 
時調伏難調釋迦牟尼如來。復說一切法平等最勝出生般若理趣。所謂欲無戲論性故。瞋無戲論性。瞋無戲論性故。癡無戲論性。癡無戲論性故。一切法無戲論性。一切法無戲論性故。應知般若波羅蜜多無戲論性。金剛手。若有聞此理趣。受持讀誦。設害三界一切有情。不墮惡趣。為調伏故。疾證無上正等菩提。時金剛手大菩薩。欲重顯明此義故。持降三世印。以蓮花面微笑而怒顰眉猛視。利牙出現。住降伏立相。說此金剛吽迦羅心 吽
 
(諸因緣法皆本離戲故,則於一味,現降三世印,為護有情眾生故,雖現誅伏法相,不墮惡趣)。
 

時金剛手大菩薩。欲重顯明此義故。持降三世印。以蓮花面微笑而怒顰眉猛視。利牙出現。住降伏立相。說此金剛吽迦羅心 吽
圖:十二世紀 日本 降三世明王畫像,中間兩手持降三世印。此明王以金剛薩埵為自性,薩埵之忿怒身也。
 
時薄伽梵。得自性清淨法性如來。復說一切法平等。觀自在智印出生。般若理趣。所謂世間一切欲清淨故。即一切瞋清淨。世間一切垢清淨故。即一切罪清淨。世間一切法清淨故。即一切有情清淨。世間一切智。智清淨故。即般若波羅蜜多清淨。金剛手。若有聞此理趣。受持讀誦作意思惟。設住諸欲猶如蓮花。不為客塵諸垢所染。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時薄伽梵。觀自在大菩薩。欲重顯明此義故。熈怡微笑。作開敷蓮花勢。觀欲不染。說一切群生種種色心 紇唎(啥)
 
(諸因緣法自性本清淨故,則於一味,現觀自在智印,猶如蓮花,不為煩惱垢染)。
 
諸因緣法自性本清淨故,則於一味,現觀自在智印,猶如蓮花,不為煩惱垢染。
圖:觀世音菩薩

 
時薄伽梵。一切三界主如來。復說一切如來灌頂智藏般若理趣。所謂以灌頂施故。能得三界法王位。義利施故。得一切意願滿足。以法施故。得圓滿一切法。資生施故。得身口意一切安樂。時虛空藏大菩薩。欲重顯明此義故熈怡微笑。以金剛寶鬘自繫其首。說一切灌頂三麼耶寶心 怛覽
 
(灌頂施、義施、法施、資生之施;所謂布施之福與智慧合,方能廣大。)
 

時虛空藏大菩薩。欲重顯明此義故熈怡微笑。以金剛寶鬘自繫其首。說一切灌頂三麼耶寶心 怛覽
圖:虛空藏菩薩


時薄伽梵。得一切如來智印如來。復說一切如來智印加持般若理趣。所謂持一切如來身印。即為一切如來身。持一切如來語印。即得一切如來法。持一切如來心印。即證一切如來三摩地。持一切如來金剛印。即成就一切如來身口意業最勝悉地。金剛手。若有聞此理趣。受持讀誦作意思惟。得一切自在。一切智智。一切事業。一切成就。得一切身口意金剛性。一切悉地。疾證無上正等菩提。時薄伽梵。為欲重顯明此義故。熈怡微笑。持金剛拳。大三麼耶印。說此一切堅固。金剛印悉地三麼耶自真心 阿(ㄛ音)

(一切如來身口意智慧法印,應加持令己所學般若波羅蜜多,速得圓滿成就,如佛身語意淨。)

 
時薄伽梵。一切無戲論如來。復說轉字輪般若理趣。所謂諸法空。與無自性相應故。諸法無相。與無相性相應故。諸法無願。與無願性相應故。諸法光明。般若波羅蜜多清淨故。時文殊師利童真。欲重顯明此義故熈怡微笑。以自劍揮斫一切如來已。說此般若波羅蜜多最勝心 唵
 
(文字離戲論相即般若故,能引自性清淨智光顯露離一切相,是以文殊示以慧劍斫一切佛門中著相者。)


文字離戲論相即般若故,能引自性清淨智光顯露離一切相,是以文殊示以慧劍斫一切佛門中著相者。
圖:文殊菩薩童子一手持劍,另一手持蓮花,花上有經函
 
時薄伽梵。一切如來入大輪如來。復說入大輪般若理趣。所謂入金剛平等則入一切如來法輪。入義平等則入大菩薩輪。入一切法平等則入妙法輪。入一切業平等。則入一切事業輪。時纔發心轉法輪大菩薩。欲重顯明此義故。熈怡微笑。轉金剛輪說一切金剛三麼耶心 吽
 
(大輪金剛者,入金剛平等即入如來輪,入義平等即入菩薩輪,入法平等即入妙法輪,入業平等即入事業輪;金剛者堅固義,義者解脫義,法者清淨義,業者圓成義,四層功德盡含其中矣。)
 

時纔發心轉法輪大菩薩。欲重顯明此義故。熈怡微笑。轉金剛輪說一切金剛三麼耶心 吽
圖:
纔發心轉法輪菩薩
 
時薄伽梵。一切如來種種供養藏廣大儀式如來。復說一切供養最勝出生般若理趣。所謂發菩提心則為於諸如來廣大供養。救濟一切眾生則為於諸如來廣大供養。受持妙典則為於諸如來廣大供養。於般若波羅蜜多。受持讀誦。自書教他書。思惟修習種種供養。則為於諸如來廣大供養。時虛空庫大菩薩。欲重顯明此義故。熈怡微笑。說此一切事業。不空三昧耶一切金剛心 唵
 
(供養如來之事業不離發菩提心、救濟眾生、自受妙典與教人受持,然供養需與智慧合,必功不唐捐,故說不空三昧耶)。
 
時薄伽梵。能調持智拳如來。復說一切調伏智藏般若理趣。所謂一切有情平等故忿怒平等。一切有情調伏故。忿怒調伏。一切有情法性故。忿怒法性。一切有情金剛性故忿怒金剛性。何以故。一切有情調伏。則為菩提。時摧一切魔大菩薩。欲重顯明此義故。熈怡微笑。以金剛藥叉形。持金剛牙。恐怖一切如來已。說金剛忿怒大笑心 郝
 
(心性俱一切煩惱法性,無無明盡故,悉皆入平等法中,是以善能作調伏事業,示護法形,於如來前,恐怖貪著於法實有所得者。)
 
 

時薄伽梵。一切平等建立如來。復說一切法三麼耶最勝出生般若理趣。所謂一切平等性故。般若波羅蜜多平等性。一切義利性故。般若波羅蜜多義利性。一切法性故。般若波羅蜜多法性。一切事業性故。般若波羅蜜多事業性。應知。時金剛手。入一切如來菩薩三麼耶加持三摩地。說一切不空三麼耶心 吽
 
(般若波羅蜜多平等故,能建立一切義、法、業亦平等,能入一切諸佛菩薩三昧耶加持三摩地。)
 
時薄伽梵如來。復說一切有情加持般若理趣。所謂一切有情如來藏。以普賢菩薩一切我故。一切有情金剛藏。以金剛藏灌頂故。一切有情妙法藏。能轉一切語言故。一切有情羯磨藏。能作所作性相應故。時外金剛部。欲重顯明此義故。作歡喜聲。說金剛自在自真實心 怛剌
 
(普賢,表如來藏,乃一切有情我之中央法界體性智。金剛藏為東方大圓鏡智表淨化。妙法藏為西方妙觀察智表潛能。羯磨藏為北方成所作智表事業。南方平等性智寶生部表灌頂。此五方佛原為眾生自性,轉識即為智慧,是以一切有情同俱五智功德。)
 

普賢,表如來藏,乃一切有情我之中央法界體性智。金剛藏為東方大圓鏡智表淨化。妙法藏為西方妙觀察智表潛能。羯磨藏為北方成所作智表事業。南方平等性智寶生部表灌頂。此五方佛原為眾生自性,轉識即為智慧,是以一切有情同俱五智功德。圖:五方佛
 
爾時七女母天。頂禮佛足。獻鈎召攝入。能誅伏、能成就三麼耶真實心    毘欲(二合)
  爾時末度迦羅天三兄弟等。親禮佛足獻自心真言    娑嚩(二合)
  爾時四姊妹女天。獻自心真言 谽(撼音)
 
時薄伽梵。無量無邊究竟如來。為欲加持此教令究竟圓滿故。復說平等金剛出生般若理趣。所謂般若波羅蜜多無量故。一切如來無量。般若波羅蜜多無邊故。一切如來無邊。一切法一性故。般若波羅蜜多一性。一切法究竟故。般若波羅蜜多究竟。金剛手。若有聞此理趣。受持讀誦思惟其義。彼於佛菩薩行皆得究竟。
 
(一性達究竟,融攝一切法,一切法般若,是佛菩薩行。)
 
時薄伽梵。毘盧遮那。得一切祕密法性無戲論如來。復說「最勝無初中後」大樂金剛不空三昧耶金剛法性般若理趣。所謂菩薩摩訶薩大慾最勝成就故。得大樂最勝成就。菩薩摩訶薩大樂最勝成就故。則得一切如來大菩提最勝成就。菩薩摩訶薩得一切如來大菩提最勝成就故。則得一切如來摧大力魔最勝成就。菩薩摩訶薩得一切如來摧大力魔最勝成就故。則得遍三界自在主成就。菩薩摩訶薩得遍三界自在主成就故。則得淨除無餘界一切有情住著流轉。以大精進常處生死。救攝一切利益安樂最勝究竟皆悉成就。
 
(能行轉化始能增益功德,非斷現行,偏取涅槃,永滅無餘,是以菩薩摩訶薩能出三界之家,入法界之家,救攝有情,令得究竟安樂。)


時薄伽梵。毘盧遮那。得一切祕密法性無戲論如來。復說「最勝無初中後」大樂金剛不空三昧耶金剛法性般若理趣。所謂菩薩摩訶薩大慾最勝成就故。得大樂最勝成就。
圖:元人繪
毘盧遮那如來大日如來
 
何以故:
 
 菩薩勝慧者 乃至盡生死 
 恒作眾生利 而不趣涅槃 
 般若及方便 智度悉加持 
 諸法及諸有 一切皆清淨 
 慾等調世間 令得淨除故 
 有頂及惡趣 調伏盡諸有 
 如蓮體本淨 不為垢所染 
 諸慾性亦然 不染利群生 
 大慾得清淨 大安樂富饒 
 三界得自在 能作堅固利 
 
  金剛手。若有聞此「本初般若」理趣。日日晨朝或誦或聽。彼獲一切安樂悅意。大樂金剛不空三昧耶究竟悉地。現世獲得一切法自在悅樂。以「十六大菩薩生。得於如來執金剛位」 吽
 
(圓教菩薩,深信佛語,能行轉化得解脫之道,則以十六生,成無上菩提。)
 

圓教菩薩,深信佛語,能行轉化得解脫之道,則以十六生,成無上菩提。
圖:敦煌莫高窟156窟 金剛薩埵,相傳密法金剛薩埵,又名金剛手、金剛手秘密主等,受法身佛
毗盧遮那如來大日如來)深奧秘密教旨傳授
 
爾時一切如來。及持金剛菩薩摩訶薩等。皆來集會。欲令此法。不空無礙。速成就故。咸共稱讚金剛手言:
 
    善哉善哉大薩埵  
    善哉善哉大安樂 
    善哉善哉摩訶衍  
    善哉善哉大智慧 
    善能演說此法教  
    金剛修多羅加持 
    持此最勝教王者  
    一切諸魔不能壞 
    得佛菩薩最勝位  
    於諸悉地當不久 
    一切如來及菩薩  
    共作如是勝說已 
    為令持者速成就  
    皆大歡喜信受行

(此經終)
 
大乘秘密瑜伽經典,旨在經由轉化以達一味之境,不令「無二法門」之實證徒流於口頭,然若真悟者,習氣煩惱之轉化則屬自然,不待修飾,如調頻之喻,頻率正確則其音清晰,自然圓成,即所謂「轉識成智」之一分證量也。


大乘秘密瑜伽經典,旨在經轉化達一味之境,不令「無二法門」之實證流於口頭,若真悟者,習氣煩惱之轉化則屬自然,不待修飾,如調頻之喻,頻率正確則其音清晰,自然圓成,即所謂「轉識成智」之一分證量也。  圖:金剛薩埵聖像
 
轉化者轉化其型態,如冰之堅,需以乘能運,厚水之沈,河渠能運,綿雲之鬆,清風能運,故知煩惱之質量既然可易,對治之法門自然有別;聲聞以出離解脫,菩薩以轉化解脫,出離者惟斷現行,轉化者異熟種子,是以大小乘之優劣可以立判也。
 
是以經中明言由大欲成就故而得大樂,大樂成就故而得大菩提,由大菩提成就故能摧伏魔業,由能摧伏魔業成就故得三界自在主,由三界自在主成就故,能常處生死拔度有情,悉令一切有情得究竟利益安樂。


是以經中明言由大欲成就故而得大樂,大樂成就故而得大菩提,由大菩提成就故能摧伏魔業,由能摧伏魔業成就故得三界自在主,由三界自在主成就故,能常處生死拔度有情,悉令一切有情得究竟利益安樂。  囻:金剛薩埵聖像
 
 
大樂智慧乃由得智慧故,知法無生,而忍於寂滅之樂,而非一切俗樂也,然智慧不離三有,慈悲救脫輪迴,故菩薩示現五欲而離於塵勞,雖示在家而惟空以眷。
 
貪由私心自用而旺盛,除私欲以昇華為愛即為仁慈,次相應空性無我而感悲濟,故知貪著惟苦,大愛猶痴,惟大悲離執,可以解脫,空悲雙運能啟方便,理事不二任運一味。
 
今貪既轉悲,空悲雙運,則凡欲亦可轉化;欲者乃「五別境」心所法之一,狹義之欲固為男女也,然廣義之欲則含萬有生命,自然之一切生理、心理、物理之所欲所需,各種行為之動機,乃至吾人於宗教上之信仰、希望、願力等,皆含其中,縱成佛時的第八識,亦得成就「五別境」之功能運轉,進而相應原所不應之塵世萬有,此五者即「欲、勝解、念、定、慧」,別境心所具足,大圓鏡體方堪行「成所作智」之一切無功用行的度生事業。


貪既轉悲,空悲雙運,則凡欲亦可轉化;欲者乃「五別境」心所法之一,狹義之欲固為男女,然廣義之欲則含萬有生命,自然之一切生理、心理、物理之所欲所需,各種行為動機,乃至吾人之信仰、希望、願力等,皆含其中,縱成佛時的第八識,亦得成就「五別境」之功能運轉,進而相應原所不應之塵世萬有,此五者即「欲、勝解、念、定、慧」,別境心所具足,大圓鏡體方堪行「成所作智」之一切無功用行的度生事業。
 
懷師曾云:「不論普通人乃至成就的聖人,通通具備心性的功能作用,換句話說愚夫愚婦的本性生命功能裡面,就具備聖人的能緣,反過來說,一個成聖成佛的人,他的本性成就難道沒有凡夫的那一套嗎?都有,不過都"轉化"了。所以說:『 上至極要,下至凡夫,本末推窮,悉皆俱足,只於明昧,得失似分。』一個人明白了、悟了道便變成了聖人;一個人迷糊、沒有悟即是凡夫。注意”似分”二字,用的厲害,凡夫與聖人好像有分別,這告訴了你,凡夫即聖人,聖人及凡夫...............

一切凡夫具備,凡夫不知,凡夫如果知道這個就是,立刻變成聖人;到了聖人悟了道呢?他不會覺得有道,如果聖人還保持一個有道的樣子,這個聖人就變成凡夫。悟了道的人,這一悟沒有悟的形跡,如果自覺得了道,是聖人,那是剩下來的人、昏人。真聖人、得了道的人,不覺得自己有道,否則,乃盜也。」

 

懷師曾云:一個成聖成佛的人,他的本性成就難道沒有凡夫的那一套嗎?都有,不過都"轉化"了。所以說:「上至極要,下至凡夫,本末推窮,悉皆俱足,只於明昧,得失似分。」一個人明白了、悟了道便變成了聖人;一個人迷糊、沒有悟即是凡夫。
圖:國學
.佛學大師南懷瑾
 
《恭錄懷師宗鏡錄略講》

(  來源出處:如是禪武 聞如是 問與答 , 如欲引用或轉用,懇請註明出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