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密會歸論九》之三 《首楞嚴三昧經》 重點收錄之上篇


需先知此菩薩「三三昧」之內容,而後則能邁向「首楞嚴」果位之德用。

《顯密會歸論第九》之三

「第十一篇 首楞嚴三昧經重點收錄之上篇」

 

一切菩薩之「三昧」,皆不能離「三三昧」,入「三三昧」而行深,即能至「首楞嚴」,故需先知此菩薩「三三昧」之內容,而後則能邁向「首楞嚴」果位之德用。

空、無相、無願,乃「三三昧」之實際;無所有者空,無所得者無相,無所取者無願;空而能入寂靜,無相而能出塵勞,無作而能契圓成。


空、無相、無願,乃「三三昧」之實際;無所有者空,無所得者無相,無所取者無願;空而能入寂靜,無相而能出塵勞,無作而能契圓成。
圖:翻攝自網路


今以簡易的問答方式,推呈《秘密首楞嚴三昧》之義:

***********************************

問:以何因緣佛說此經?

答:由堅意菩薩為令佛弟子眾不疑不退大乘佛法故而求問佛。

 

今舉《佛說首楞嚴三昧經》云:

「爾時堅意菩薩。在大會中作是念言。我於今者。當問如來以是所問。欲守護佛種

法種僧種。令諸魔宮隱蔽不現。摧伏自大增上慢者。未種善根者今當令種。已種善根者當令增長。若有未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令發心。已發心者令不退轉。已不退者當令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計有所得住諸見者。皆悉令發捨離之心。樂小法者令不疑大法。樂大法者令生歡喜。作是念已。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白佛言。」

********************************

問:求此「三昧」可得功德利益為何?

答:自受用跟他受用;智慧、方便悉地圓滿。

 

今舉《佛說首楞嚴三昧經》云:

「堅意菩薩白佛言。世尊。頗有三昧。能令菩薩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常得不離。值見諸佛。能以光明普照十方。得自在慧以破諸魔。得自在智。獲自然智。得無生智。能不隨他得不斷辯才。盡未來際得如意足。受無量命。樂聲聞者示聲聞乘。樂辟支佛者示辟支佛乘。樂大乘者為示大乘。通達聲聞法而不入聲聞道。通達辟支佛法而不入辟支佛道。通達佛法而不畢竟滅盡。示現聲聞形色威儀。而內不離

佛菩提心。示現辟支佛形色威儀。而內不離佛大悲心。以如幻三昧力。示現如來形色威儀。以善根力。示現在於兜率天上。現受後身入於胞胎。初生出家坐佛道場。以深慧力現轉法輪。以方便力現入涅槃。以三昧力。現分舍利。以本願力現法滅盡。唯然世尊。行何三昧。能令菩薩示現如是諸功德事而不畢竟入於涅槃。」

***************************************

問:得是「三昧」能降魔否?

答:魔由二取生,今得無二,便可降魔。

 

今舉《佛說首楞嚴三昧經》云:

「佛告堅意。有三昧名首楞嚴。若有菩薩得是三昧。如汝所問。皆能示現於般涅槃而不永滅。示諸形色而不壞色相。遍遊一切諸佛國土。而於國土無所分別。悉能得值一切諸佛。而不分別平等法性。示現遍行一切諸行。而能善知諸行清淨。於諸天人最尊最上。而不自高憍慢放逸。現行一切魔自在力。而不依猗魔所行事。遍行一切三界之中。而於法相無所動轉。示現遍生諸趣道中。而不分別有諸道相。善能解說一切法句。以諸言辭開示其義。而知文字入平等相。於諸言辭無所分別。常在禪定而現化眾生。行於盡忍無生法忍。而說諸法有生滅相。獨步無畏猶如師子。」


摘錄自《佛說首楞嚴三昧經》:現行一切魔自在力。而不依猗魔所行事。遍行一切三界之中。而於法相無所動轉。

*********************************************

問:「首楞嚴三昧」是幾地菩薩的證量?

答:發心即修,十地謂得。

 

今舉《佛說首楞嚴三昧經》云:

「爾時佛告堅意菩薩。首楞嚴三昧。非初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六地七地八地九地菩薩之所能得。唯有住在十地菩薩。乃能得是首楞嚴三昧 。」


摘錄自《佛說首楞嚴三昧經》:爾時佛告堅意菩薩。首楞嚴三昧。非初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六地七地八地九地菩薩之所能得。唯有住在十地菩薩。乃能得是首楞嚴三昧 。
圖:明 王勤 等覺位十地菩薩像

*************************************

問:如何修此「首楞嚴三昧」境界?

答:由空性起修,漸獲諸妙有。

 

今舉《佛說首楞嚴三昧經》云:

「何等是首楞嚴三昧。謂修治心猶如虛空(一)。觀察現在眾生諸心(二)。分別眾生諸根利鈍(三)。決定了知眾生因果(四)。於諸業中知無業報(五)。入種種樂欲入已不忘(六)。現知無量種種諸性(七)。常能遊戲華音三昧。能示眾生金剛心三昧。一切禪定自在隨意(八)。普觀一切所至諸道(九)。於宿命智得無所礙(十)。天眼無障(十一)。得漏盡智非時不證(十二)。於色無色得等入智(十三)。於一切色示現遊戲(十四)。知諸音聲猶如響相(十五)。順入念慧(十六)。能以善言悅可眾生(十七)。隨應說法(十八)。知時非時(十九)。能轉諸根(二十)。說法不虛(二十一)。順入真際(二十二)。善能攝伏眾生之類(二十三)。悉能具足諸波羅蜜(二十四)。威儀進止未曾有異(二十五)。破諸憶想虛妄分別(二十六)。不壞法性盡其邊際(二十七)。一時現身住一切佛所(二十八)。能持一切佛所說法(二十九)。普於一切諸世間中自在變身猶如影現(三十)。善說諸乘度脫眾生常能護持三寶不絕(三十 一)。發大莊嚴盡未來際而心未曾有疲惓想(三十二)。普於一切諸所生處常能現身隨時不 絕(三十三)。於諸生處示有所作(三十四)。善能成就一切眾生(三十五)。善能識知一切眾 生(三十六)。一切二乘不能測量(三十七)。善能具知諸音聲分(三十八)。能使一切諸法熾盛(三十九)。能使一劫作阿僧祇劫(四十)。阿僧祇劫使作一劫(四十一)。能使一國入阿僧 祇國(四十二)。阿僧祇國使入一國(四十三)。無量佛國入一毛孔(四十四)。一切眾生示入 。一身(四十五)。了諸佛土同如虛空(四十六)。身能遍至無餘佛土(四十七)。使一切身入於法性皆使無身(四十八)。一切法性通達無相(四十九)。善能了知一切方便(五十)。一音所說悉能通達一切法性(五十一)。演說一句能至無量阿僧祇劫(五十二)。善觀一切法門差別(五十三)。知善同異略廣說法(五十四)。善知出過一切魔道(五十五)。放大方便智慧光明(五十六)。身口意業智慧為首(五十七)。無行神通常現在前(五十八)。以四無礙智能令 一切眾生歡喜(五十九)。現神通力通一切法性(六十)。能以攝法普攝眾生(六十一)。解諸 世間眾生語言(六十二)。於如幻法無有所疑(六十三)。一切生處遍能自在(六十四)。所須之物隨意無乏(六十五)。自在示現一切眾生(六十六)。於善惡者皆同福田(六十七)。得入一切菩薩密法(六十八)。常放光照無餘世界(六十九)。其智深遠無能測者(七十)。其心猶如地水火風(七十一)。善於諸法章句言辭而轉法輪(七十二)。於如來地無所障礙(七十三) 。自然而得無生法忍(七十四)。得如實心諸煩惱垢所不能污(七十五)。使一切水入一毛孔不嬈水性(七十六)。修集無量福德善根(七十七)。善知一切方便迴向(七十八)。善能變化遍行一切諸菩薩行(七十九)。佛一切法心得安隱(八十)。已得捨離宿業本身(八十一)。能入諸佛秘密法藏(八十二)。示現自恣遊戲諸欲(八十三)。聞無量法具足能持(八十四)。求一切法心無厭足(八十五)。順諸世法而不染污(八十六)。於無量劫為人說法皆令謂如從旦至食(八十七)。示現種種癃殘跛蹇聾盲瘖瘂以化眾生(八十八)。百千密跡金剛力士常隨護 侍(八十九)。自然能觀知諸佛道(九十)。能於一念示受無量無數劫壽(九十一)。現行一切 二乘儀法而內不捨諸菩薩行(九十二)。其心善寂空無有相(九十三)。於眾伎樂現自娛樂而內不捨念佛三昧(九十四)。若見若聞及觸共住皆能成就無量眾生(九十五)。能於念念示成佛道隨本所化令得解脫(九十六)。示現入胎初生(九十七)。出家成就佛道(九十八)。轉於法輪(九十九)。入大滅度而不永滅(一百)。」

***************************************

問:由戒生定,由定生慧。此「三昧」清淨,出家菩薩方可得證,而在家不淨,故不能證此「三昧」?

答:世法有僧俗,佛法離垢淨。

 

今舉《佛說首楞嚴三昧經》云:
「佛告堅意。菩薩住首楞嚴三昧。不復受戒。於戒不動。為欲化導諸眾生故。現受持戒行諸威儀。示有所犯滅除過罪。而內清淨常無闕失。為欲教化諸眾生故。生於欲界作轉輪王。諸婇女眾恭敬圍遶。現有妻子五欲自恣。而內常在禪定淨戒。善能了見三有過患。堅意。是名菩薩住首楞嚴三昧尸波羅蜜本事果報。」


摘錄自《佛說首楞嚴三昧經》:為欲化導諸眾生故。現受持戒行諸威儀。示有所犯滅除過罪。而內清淨常無闕失。為欲教化諸眾生故。生於欲界作轉輪王。諸婇女眾恭敬圍遶。現有妻子五欲自恣。而內常在禪定淨戒。善能了見三有過患。

圖:維摩詰居士 據《維摩詰經》載,維摩詰居士本是妙喜國的菩薩,為了輔助佛陀普渡眾生,便以方便力,化身毘舍離城中一名富商,在家修行,以此教導世人。

***************************************

問:因地心與果地覺如何貫通?

答:明心是因,圓成是果。

 

今舉《佛說首楞嚴三昧經》云:

「堅意。首楞嚴三昧。不以一事一緣一義可知。一切禪定解脫三昧。神通如意無礙智慧。皆攝在首楞嚴中。譬如陂泉江河諸流皆入大海。」

***************************************

問:「首楞嚴三昧」與六度波羅蜜之會通關係?

答:心是彼岸,利他是渡。

 

今舉《佛說首楞嚴三昧經》云:

「佛告堅意。菩薩住首楞嚴三昧。六波羅蜜世世自知不從他學。舉足下足。入息出息。念念常有六波羅蜜。何以故。堅意。如是菩薩。身皆是法。行皆是法。堅意。譬如有王若諸大臣。百千種香搗以為末。若有人來索中一種。不欲餘香共相熏雜。堅意。如是百千眾香末中。可得一種不雜餘不。不也世尊。堅意。是菩薩以一切波羅蜜熏身心故。於念念中常生六波羅蜜。堅意。菩薩云何於念念中生六波羅蜜。堅意。是菩薩一切悉捨心無貪著是檀波羅蜜。心善寂滅畢竟無惡是尸波羅蜜。知心盡相於諸塵中而無所傷是羼提波羅蜜。勤觀擇心知心離相是毘梨耶波羅蜜。畢竟善寂調伏其心是禪波羅蜜。觀心知心通達心相是般若波羅蜜。堅意。菩薩住首楞嚴三昧。如是法門念念皆有六波羅蜜。」

摘錄自《佛說首楞嚴三昧經》:菩薩云何於念念中生六波羅蜜。堅意。是菩薩一切悉捨心無貪著是檀波羅蜜。心善寂滅畢竟無惡是尸波羅蜜。知心盡相於諸塵中而無所傷是羼提波羅蜜。勤觀擇心知心離相是毘梨耶波羅蜜。畢竟善寂調伏其心是禪波羅蜜。觀心知心通達心相是般若波羅蜜。堅意。菩薩住首楞嚴三昧。如是法門念念皆有六波羅蜜。
圖:北京法海寺壁畫水月菩薩像

***************************************

問:得此「三昧」,已斷飲食男女不淨之行?

答:恆順眾生、已超諸行。

 

今舉《佛說首楞嚴三昧經》云:

「為欲饒益諸眾生故現有所食。而常在定。其身堅牢猶若金剛。內實不虛不可破壞。其內無有生藏熟藏大小便利臭穢不淨。現有所食而無所入。但為慈愍饒益眾生。於一切處無有過患。現行一切凡夫所行。而實無行已過諸行。」


摘錄自《佛說首楞嚴三昧經》:為欲饒益諸眾生故現有所食。而常在定。其身堅牢猶若金剛。內實不虛不可破壞。其內無有生藏熟藏大小便利臭穢不淨。現有所食而無所入。但為慈愍饒益眾生。於一切處無有過患。現行一切凡夫所行。而實無行已過諸行。
圖:古人飲食圖

***************************************

問:得是「三昧」,如何化三毒,如何消供養?

答:心性無我,能化能消;心識有我,難化難消。

 

今舉《佛說首楞嚴三昧經》云:

「如是堅意。菩薩住首楞嚴三昧。眾生見者。貪恚癡病皆得除愈。如大藥王名曰滅除…….菩薩住首楞嚴三昧。亦復如是。於諸眾生無時不益。常能滅除一切眾患。謂以說法兼行四攝諸波羅蜜。令得度脫。若人供養若不供養有益無益。而是菩薩皆以法利令得安隱。乃至身死有食肉者。若諸畜生二足四足及諸鳥獸人與非人。是諸眾生皆以菩薩戒願力故。死得生天。常無病痛衰惱諸患。」

***************************************

問:云何菩薩行凡夫行猶能得是「三昧」?

答:凡聖乃由見想;心性本無諸行。

 

今舉《佛說首楞嚴三昧經》云:

「世尊。若諸菩薩欲行佛行。當學是首楞嚴三昧。何以故。世尊。是菩薩現行一切諸凡夫行。而於其心無貪恚癡。於時眾中有大梵王名曰成慈。白佛言。世尊。若菩薩欲行一切諸凡夫行。當學首楞嚴三昧。何以故。是菩薩現行一切諸凡夫行。而心無有貪恚癡行。佛言。善哉善哉。成慈。如汝所說。若菩薩欲行一切諸凡夫行。當學首楞嚴三昧。不念一切諸所學故。」


摘錄自《佛說首楞嚴三昧經》:若菩薩欲行一切諸凡夫行。當學首楞嚴三昧。何以故。是菩薩現行一切諸凡夫行。而心無有貪恚癡行。
圖:唐 敦煌壁畫的維摩詰居士像

***************************************

問:心既本空,得此「三昧」是否不需要次第修行?

答:虛空本無高低,然飛行由低至高。

 

今舉《佛說首楞嚴三昧經》云:

「堅意菩薩白佛言。世尊。菩薩欲學首楞嚴三昧。當云何學。佛告堅意。譬如學射先射大準。射大準已學射小準。射小準已次學射的。學射的已次學射杖。學射杖已學射百毛。射百毛已學射十毛。射十毛已學射一毛。射一毛已學射百分毛之一分。能射是已名為善射。隨意不空。是人若欲於夜闇中所聞音聲若人非人不用心力射之皆著。

如是堅意。菩薩欲學首楞嚴三昧。先當學愛樂心。學愛樂心已當學深心。學深心已當學大慈。學大慈已當學大悲。學大悲已當學四聖梵行。所謂慈悲喜捨。學四聖梵行已。當學報得最上五通常自隨身。學是通已。爾時便能成就六波羅蜜。成就六波羅蜜已。便能通達方便。通達方便已得住第三柔順忍。住第三柔順忍已得無生法忍。得無生法忍已諸佛授記。諸佛授記已能入第八菩薩地。入第八菩薩地已得諸佛現前三昧。得諸佛現前三昧已常不離見諸佛。常不離見諸佛已能具足一切佛法因緣。具足一切佛法因緣已能起莊嚴佛土功德。能起莊嚴佛土功德已。能具生家種姓。能具生家種姓已。入胎出生。入胎出生已能具十地。具十地已。爾時便得受佛職號。受佛職號已便得一切菩薩三昧。得一切菩薩三昧已然後乃得首楞嚴三昧。得首楞嚴三昧已能為眾生施作佛事。而亦不捨菩薩行法。

堅意。菩薩若學如是諸法。則得首楞嚴三昧。菩薩已得首楞嚴三昧。則於諸法無所復學。何以故。先已善學一切法故。譬如學射能射一毛分不復學餘。所以者何。先已學故。如是堅意。菩薩住首楞嚴三昧。於一切法無所復學。一切三昧一切功德皆已學故。」


摘錄自《佛說首楞嚴三昧經》:菩薩住首楞嚴三昧。於一切法無所復學。一切三昧一切功德皆已學故。
圖:達摩面壁圖

***************************************

問:此「三昧」次第增上,云何得知已達無學?

答:自利他利,皆已無功用行。

 

今舉《佛說首楞嚴三昧經》云:

「爾時堅意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今欲說譬喻。唯願聽許。佛言便說。世尊。譬如三千大千世界大梵天王。自然普能遍觀三千大千世界不加功力。如是菩薩住首楞嚴三昧。於一切法自然能觀不用功力。又亦能知一切眾生心心所行。佛告堅意。如汝所說。若菩薩住首楞嚴三昧者。悉知一切諸菩薩法一切佛法。」

***************************************

問:云何得此「三昧」,則能知一切人天、二乘,乃至菩薩境界?

答:如登高之人,能見低處。

 

今舉《佛說首楞嚴三昧經》云:

「爾時會中有天帝釋名持須彌頂。於此三千大千世界。最在邊外。白佛言。世尊。

譬如住於須彌山頂悉能覩見一切天下。菩薩如是住首楞嚴三昧。於諸聲聞辟支佛行及諸一切眾生之行。自然能觀。」


摘錄自《佛說首楞嚴三昧經》:譬如住於須彌山頂悉能覩見一切天下。菩薩如是住首楞嚴三昧。於諸聲聞辟支佛行及諸一切眾生之行。自然能觀。
圖(
pixabay):岡仁波齊聖山

***************************************

問:此三昧可有得證之相?

答:證無住處、相無所得。

 

今舉《佛說首楞嚴三昧經》云:

「是釋報言。善男子。若有菩薩得首楞嚴三昧。不應問其所住處也。所以者何。如此菩薩一切佛國皆是住處。而不著住處。不得住處。不見住處。堅意問言。仁者。得是首楞嚴三昧耶。釋言。是三昧中寧復有得不得相耶。堅意言。不也。釋言。善男子。當知菩薩行是三昧。於諸法中都無所得。堅意言。如汝辯者。必已得是首楞嚴三昧。釋言。善男子。我不見法有所住處。於一切法無所住者。乃得首楞嚴三昧。善男子。住是三昧則於諸法都無所住。若無所住即無所取。若無所取即無所說。」


摘錄自《佛說首楞嚴三昧經》:釋言。善男子。我不見法有所住處。於一切法無所住者。乃得首楞嚴三昧。善男子。住是三昧則於諸法都無所住。若無所住即無所取。若無所取即無所說。

***************************************

問:如何得「三昧」菩薩報身之相?

答:清淨莊嚴近似佛身。

 

今舉《佛說首楞嚴三昧經》云:

「爾時釋提桓因白佛言。世尊。我欲見此大士成就妙身。佛言。憍尸迦。汝欲見耶。世尊。願樂欲見。佛語持須彌山釋言。善男子。汝示此釋真實妙身。彼釋即現真實妙身。爾時會中其諸釋梵護世天王聲聞菩薩。不得首楞嚴三昧者。身皆不現猶若聚墨。持須彌山釋身如須彌山王。高大巍巍光明遠照爾時佛身倍更明顯。釋提桓因白佛言。未曾有也。世尊。今此大士身色清淨殊妙難及。是諸釋梵護世天王身皆不現猶如聚墨。」

***************************************

問:聲聞緣覺,能依此「首楞嚴三昧」得此報身否?

答:迴心大乘,修此「三昧」則可得。

 

今舉《佛說首楞嚴三昧經》云:

「爾時釋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諸有不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不得如是清淨

妙身。亦復失是首楞嚴三昧。於時瞿域天子語釋提桓因言。諸聲聞人已入法位。雖復稱歎愛樂佛道無能為也。已於生死作障隔故。若人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今發當發。是人則應愛樂佛道。能得如是上妙色身。譬如有人從生而盲。雖復稱歎愛樂日月。然其不蒙日月光明。如是聲聞入法位者。雖復稱歎愛樂佛法。而佛功德於身無益。是故若欲得此妙身大智慧者。當發無上佛菩提心。便得如是上妙色身。」


摘錄自《佛說首楞嚴三昧經》:如是聲聞入法位者。雖復稱歎愛樂佛法。而佛功德於身無益。是故若欲得此妙身大智慧者。當發無上佛菩提心。便得如是上妙色身。
圖:北京法海寺壁畫文殊菩薩

***************************************

問:得此「三昧」可轉女相為丈夫相否?

答:尚著男女,不得三昧。

 

今舉《佛說首楞嚴三昧經》云:

「爾時堅意菩薩問瞿域天子言。行何功德轉女人身。答言。善男子發大乘者不見男女而有別異。所以者何。薩婆若。心不在三界。有分別故有男有女。仁者所問。行何功德轉女人身。昔事菩薩心無諂曲。云何而事。答言如事世尊。云何其心而不諂曲。答言。身業隨口口業隨意。是名女人心無諂曲。問言。云何轉女人身。答言如成。問言。云何如成。答言。如轉。問言。天子此語何義。答言。善男子。一切諸法中不成不轉。諸法一味。謂法性味。善男子。我隨所願有女人身。若使我身得成男子。於女身相不壞不捨。善男子。是故當知。是男是女俱為顛倒。一切諸法及與顛倒。悉皆畢竟離於二相。」


摘錄自《佛說首楞嚴三昧經》:爾時堅意菩薩問瞿域天子言。行何功德轉女人身。答言。善男子發大乘者不見男女而有別異。
圖:觀世音菩薩

 

有「三身何其偈」:

           「三身何其偈」

              諸法無生相

              空性法身修

              何其本清淨

              非成非轉得

 

              諸法一味相

              法性報身修

              何其本俱足

              非成非轉得

 

              諸法因緣相

              幻性化身修

              何其無生滅

              非成非轉得

 

 

(首楞嚴三昧經下卷待續)

(  來源出處:如是禪武 聞如是 問與答 , 如欲引用或轉用,懇請註明出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