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密會歸論七》下篇《儒家篇 推薦文章》

《顯密會歸論七》下篇

文/ 聞如是
《儒家篇 推薦文章》

在漢密會通儒家的部分完成之後,有幸經好友介紹了 劉丰先生作著的《開啟你的高維智慧》一書。在拜讀完書中的第五講儒家部分之後,於其內容甚為讚嘆,故將所讀之重點,稍加歸納如下,一為拋磚引玉,介紹此書;也作為弘揚中華儒家精神的共鳴會心而擊掌。

書名:《開啟你的高維智慧-第五講.儒學智慧系統 入世心法及遊戲規則》(劉丰先生作)

1、第三維度的時間是常量,是由石英振子的震動頻率來衡量計算的,而第四維看時間是變量,所以就像佛陀可以看到古往今來,以及未來還沒有發生的事情是一樣的意思。



第四維看時間是變量,所以就像佛陀可以看到古往今來,以及未來還沒有發生的事情是一樣的意思。
 

2、縱向是跳躍的、開悟的、直接的,橫向是繁衍的、和諧的、平衡的;先天八卦是前者,後天八卦是後者;半部《論語》治天下的意思是說,前半部的《論語》是先天的,目的是達到天人合一的智慧,後半部的《論語》是後天的,目的是讓社會和諧安定。



縱向是跳躍的、開悟的、直接的,橫向是繁衍的、和諧的、平衡的;先天八卦是前者,後天八卦是後者;半部《論語》治天下的意思是說,前半部的《論語》是先天的,目的是達到天人合一的智慧,後半部的《論語》是後天的,目的是讓社會和諧安定。
 

3、儒家傳統文化的根本是道、德文化,道、德文化出自於道家,道就是N維(N趨無窮大),德就是道在不同維度(N+1維到四維)之能量自由度的呈現,所以要將內在提升到N維才叫做合道;而無窮大比無窮大即等於”或者是任意數,這個"一"就是天人合一,也叫「明明德」。


儒家傳統文化的根本是道、德文化,道、德文化出自於道家,道就是N維(N趨無窮大),德就是道在不同維度之能量自由度的呈現,要將內在提升到N維才叫做合道而無窮大比無窮大即等於”一”或是任意數,這個"一"就是天人合一,也叫「明明德」。

4、《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大學是大人的學問,也就是N維的智慧;明就是打破無明,打破知識的障礙;「明明德」就是要開悟這個大學的真理;「親民」是"投影源"跟"投影"二者之間的統一,要讓我們在這個空間去覺察生命的本質;「止於至善」指的是這個宇宙最高道德智慧的境界;「在」是指當下的功夫,因為只有當下才能夠提升縱向意識能量的自由度。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大學是大人的學問,就是N維的智慧;「明明德」就是開悟「大學」的真理;「親民」是"投影源"跟"投影"二者之間的統一,讓我們在這空間去覺察生命的本質;「止於至善」是宇宙最高道德智慧的境界。
圖:投影與投影源(翻攝自網路)

5、藝術的點、線、面就像是二維、三維、四維,越高維度所產生的美感又多了無窮多倍。


圖 : 一維至五維 ( 翻攝自網路 )

6、日本的稻盛和夫先生在談到生命的意義時說:「生命的意義在於走的時候靈魂的高度比來的時候高了一點。」這就是在告訴我們生命的意義在於提升意識能量的自由度,也就是提升維度;它跟我們當下的每一個時空都有關係,所以儒家並不是像有一些人講的:「那不過是統治者用來管理人民的一種方法。」而是為每一個人能夠實現在三維空間裡面的修行,學習提升意識能量的自由度,所提供的一種現實法門。
 


生命的意義在提升意識能量的自由度,也就是提升維度;它跟我們當下每個時空都有關係,所以儒家並不像有些人講的:「那不過是統治者用來管理人民的一種方法。」而是為每一個人能夠實現在三維空間裡的修行,學習提升意識能量的自由度,所提供的一種現實法門。(翻攝自網路)

7、生命的本質是覺悟,因降臨世間而有生存;故應從生存返還於覺悟,而非惟是為了繁衍。

8、目前物化的世界貪欲熾盛,越多「人為」的事物越虛「偽」,我們也就越難穿透"投影"來看到它的源頭。


目前物化的世界貪欲熾盛,越多「人為」的事物越虛「偽」,我們也就越難穿透"投影"來看到它的源頭。
圖 : 德國的Circus Roncalli成為全球首個不使用動物,而改用3D全息投影技術的馬戲團。(圖 : 翻攝自網路)

9、儒家思想把生活遊戲規則化、簡單化,簡單化以後,我們就容易看到源頭。

10、孔子要恢復《周禮》的原因,是因為《周易》是從"先天開悟"的系統理論,轉向"後天繁衍和諧生存"的理論系統。在此時空以前,人們把開悟當作是生命的意義,而在那以後,人們把生命的意義轉向在三維世界裡的一種和諧規矩、規範的生活模式,目的也一樣是要覺悟,於是他創造了一種"三維空間的遊戲規則";而《周禮》從那個時候到戰國時期,人們離這個和諧的遊戲規則《周禮》越來越遠了,所以孔子所說的恢復《周禮》,也就是讓人們回復到離覺悟比較接近的和諧、安定、繁榮”的狀態。



孔子恢復《周禮》的原因,是因《周易》是從"先天開悟"轉向"後天繁衍和諧生存"的。在此前人們把開悟當作生命的意義,在那後人們把生命的意義轉向三維世界裡一種和諧規範的生活模式,目的也一樣是要覺悟,於是他創造一種三維空間的遊戲規則,讓人們回到離覺悟較接近的和諧、安定、繁榮的狀態。
圖 : 明 仇英 孔子聖蹟圖


11、念佛的人要有信、願、行,儒家也有信、願、行;第一個要相信「明德」是生命本自俱足的;然後有這個願力,自己要覺悟,也覺悟他人;所以第三個才能夠開展出來無緣同體的「親民」,也就是"投影源"與"投影"的統一;然後最後是「止於至善」的大成。

* * * * * * * * * * * * * * * *

佛儒調勻文

文/聞如是

靜默是真理的本分,法義只是指示時的樣貌;「三法印」是所隨順的正見,實踐便成為「八種正道」;無常之實,我若不與之相抗,我就成為無常;無我之理,我若不與之相爭,我就成為無我;涅槃之初,我若不與之對立,我就成為涅槃;心無對立則無罣礙,無正故而無邪,則所行當然正道。


無常之實,我若不與之相抗,我就成為無常;無我之理,我若不與之相爭,我就成為無我;涅槃之初,我若不與之對立,我就成為涅槃。

戒、定、慧正故,方是學佛;法、報、化正故,方是學法;心本圓滿故,三皈方成;性常住故,方稱為寶;既不滯輪迴而遠彼岸,且不執寂滅而厭世間;行於中道,則是"佛儒",止於至善,則為"儒佛";儒雅斯文,佛智圓滿,底蘊於文明,化育三千,世間便不遠於大同。


既不滯輪迴而遠彼岸,且不執寂滅而厭世間;行於中道,則是"佛儒",止於至善,則為"儒佛";儒雅斯文,佛智圓滿,底蘊於文明,化育三千,世間便不遠於大同。
圖 : 佛學、國學大師南懷謹

 

如《佛說無常經》中云:「法雲法雨潤群生,能除熱惱蠲眾病,難化之徒使調順,隨機引導非強力。」仁之極則空,空則無我,所謂無緣、同體,上合諸佛,下化眾生,其價值是人中之最,世第一法;儒智善導善誘,儒情相伴相隨;智則有教無類,義則通情達理,佛儒相融,其樂也融融。

 

( 來源出處:如是禪武 聞如是 問與答 , 如欲引用或轉用,懇請註明出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