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經事修》
日昇月掛天際空 息中調和陰陽同
雙運無相悲與智 解脫於事身起修
身蘊外骨內是脈 事部佛前作禮拜
真氣煖樂觸受蘊 漸以三昧行部修
心佛同眾仍想蘊 安忍明體瑜伽部
行蘊時輪歸空色 無上瑜伽調惑毒
蘊至識中離悟迷 阿底如如一合相
秘密大乘首楞嚴 收攝續教歸經說
禪趨事事本無礙 竹千理事順圓融
大印理證後事修 密勒神通可為證
頓法不出般若體 實相無相華嚴中
我今收攝秘密教 藏通別圓揚漢風
(內容出處:如是禪武 問與答)
********************
藏、通、別、圓簡說
天台宗的智者大師把佛法的內容分成藏、通、別、圓四教:
(一)藏教:這是小乘教,小乘教為何說是藏教?《法華經》說小乘教是三藏教,經、律、論三藏的法義區分明顯,不像大乘佛法的戒律中有教理,教理中也有戒律,所以三藏教是根據《法華經》而安立,它屬於小乘聲聞法。
(二)通教:通教的義理類屬於中觀的學者,中觀為何說是「通」呢?智者大師說,「通」是指通前通後,通前藏教,通後別圓。佛法不論修大乘或小乘,內心皆以空為基礎,「三乘共坐解脫床」,所以空義的教理是大、小乘皆要學習的,故稱為「通」。
(三)別教:別教是類似唯識學者,以阿賴耶識的受熏,界定整個染淨因果。阿賴耶識的緣起思想,為何稱為「別」呢?「別」是指別前別後,別前藏教,別後通圓,它是發明諸法的差別,故稱為別。
(四)圓教:智者大師認為《法華經》、《涅槃經》及天台宗的思想,皆屬於圓教,因為它可以把前面藏、通、別的種種差別相,會歸到現前一念心性,融通了理性的空義與種種事相的修持,故稱為「圓」,圓是指圓融無礙。以上的通教、別教、圓教是大乘的三系,藏教是小乘的教法。
(來源出處:佛弟子文庫 )
********************
四教法統的智慧差別
問:四教法統的智慧差別?
答:
藏是祈空觀,是觀察分析無常出來的緣起智慧。
通是體空觀,是體認透析無我出來的性空智慧。
別是次第空觀,是觸證真如觀行出來的空性智慧。
圓是一心觀,是實悟自性融通出來的實相智慧。
( 來源出處:如是禪武 聞如是 問與答)
*******************************************
天台宗祖師傳承-從初祖至四祖
天台宗依山為名,隋朝時,智顗大師居浙江省天台山,倡立一宗之教觀,後世稱為天台宗,亦名法華宗,由於此宗以《法華經》為正依經典。
高祖龍樹大士,生於印度,古稱南天竺,是婆羅門種,天資聰穎,至弱冠時,已盡通達天文、地理、及諸道術。大士出家九旬便讀通三藏,於是周遊各國,摧伏內外道諸大論師,著作等身,稱為千部論師。
二祖北齊慧文禪師,曾讀《大智度論》「三智實在一心中得」之文,又讀《中論》觀四諦品︰「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是中道義」之偈,朗然悟入即空、即假、即中之妙理,而立一心三觀之法門。
三祖湖南衡陽南嶽慧思大師,十五歲出家受具足戒,二十歲時參拜慧文禪師,面受觀心要旨,經三七日,遂動八觸(即動、癢、輕、重、冷、煖、澀、滑等八種感觸),又悟「法華三昧」,自始之後,未聞經義,無不通達。
四祖天台智者大師,「智者」之稱,乃隋煬帝之所敕封。大師十八歲時,投法緒大師出家,二十歲受具足戒。二十二歲親近慧思大師,思師一見,便說︰「昔日靈山,同聽法華,宿緣所追,今日至矣。」由此可知,乃具有非凡之因。一日持誦《法華經》至藥王品之「諸佛同讚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之句,寂然入定,見共思師,靈山聽法,思師讚說︰「非汝不證,非我莫識,所入定者乃法華三昧前方便也,縱令文字之師,千群萬眾,亦不能窮汝辯,當於說法人中,最為第一。」
( 來源出處:摘自暢懷法師-天台宗大義,如有侵權煩請告知,即刪除,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