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道、果不離佛性


吾人直下若自承擔,則已是大秘密瑜伽果位法門,若反疑佛語了義,才向外求時,便已失真。借霹靂角色倦收天詩號:江天一色無纖塵,魚龍潛躍觀道身。 天人焉有兩般義?道不虛行只在人。

問:
佛云:「初發心即等正覺」請問,發心是始覺耶?(發現心)是有所作的動詞耶?是起心動念之願耶?是化佛同體大悲之陪伴耶?是眾生無漏解脫之期盼耶?初發心,是本因心耶?是無始本具之名詞耶?此心,是婆子點的心?無所住而生的心?法爾如是的這個?一開始是佛、過程是佛、果位是佛。本來是佛,基、道、果不離佛性。對不?


回云:
先藉教悟宗。
別;見真妄之別。
圓;見迷悟之異。

前者是論實物,如真如與意識,二者的體性確然不同。
後者是勸務實,如無二與二取,兩相的狀態本是迴異。

了義經云:「初發心即等正覺」。
此示:初心即佛,發同大覺。

此首要之務在識「初心」之基,故禪門有「頓悟」之指授為方便。'

「發」則發明,明則有智,智者不迷,不迷即道,故感「漸修」之融攝。

亦如「秘密」瑜伽,佛之三密即吾之三業;迷時業有,悟則業無,業無即三身圓俱,「果」同大覺。
佛心、凡心,本無差別,經云:一真法界;全妄是真,全真是妄。

吾人直下若自肯、自承擔,則已是大秘密瑜伽果位法門,若反疑佛語了義,才向外求時,便已失真。

佛法早備,道果在人,千聖出世未增,法滅盡時亦無減,只要經教常在,便有人會法時,但令傳承不失,便有法益人間。
 

借一霹靂角色偈子:
倦收天詩號:
江天一色無纖塵,魚龍潛躍觀道身。 天人焉有兩般義?道不虛行只在人。

( 來源出處 : 如是禪武 聞如是 問與答 )

( 圖片翻拍自霹靂布袋戲片段,如有侵權,煩請告知,必刪除,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