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蘊要怎麼樣來超越呢?


《雜阿含經》世尊說偈言:「觀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時燄,諸行如芭蕉,諸識法如幻,日種姓尊說。周匝諦思惟,正念善觀察,無實不堅固,無有我我所。」
該圖片由Anja#helpinghands #solidarity#stays healthy在Pixabay上發佈 


問:
佛教說五蘊是虛妄的,可是我們的生命只是五蘊嗎 ?那麼五蘊要怎麼樣來超越呢?

答:
要《超越》五蘊不是未悟的階段可以談的,楞嚴經裡面有提到五蘊是跟不同的妄想相應而有。這個部份可以另外再以文章答覆。

但是我們可以先了解身心就是這個五蘊。
蘊就是積聚而成的意思,就好像你撥動水面就會有許多的小泡泡,小泡泡如果相連在一起那個樣子就叫做蘊。
色蘊(身體),受蘊(感受),想蘊(思維),行蘊(運作),識蘊(意識,有時會包含第七識意根),看起來有,但真的很脆弱,緣起而性空。

在雜阿含經中有一段經偈: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觀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時燄,諸行如芭蕉,諸識法如幻,日種姓尊說。周匝諦思惟,正念善觀察,無實不堅固,無有我我所。」

這是佛教對五蘊的看法,大小乘皆共同的認知,此五蘊是所生法,必然苦、空、無常、無我,必需由不生滅的第八識如來藏來出生。
故小乘極果所證之無餘涅槃本際,八識也。
大乘菩薩圓滿之菩提,八識也。

因此玄奘大師作八識規矩頌,以論八識之真實本際,如欲論超越五蘊的境界,也就和實證如來藏相關了。

佛告善信:色等五蘊,廣說乃至有為,無為,一切皆「如」所變化事。
可見要超越五蘊的境界,就要先找出這出生五蘊的源頭。


( 來源出處:如是禪武 聞如是 問與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