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如何才能通透自性?


波士頓美術館藏  五百羅漢圖軸:《應身觀音》

問:老師,請問要如何才能通透自性?
答:
通透並不是容易的事情
很多人一輩子也沒辦法通透自己所做的學問
但是需要經過3個步驟
就是聞思修三個步驟。

一先聽聞完整的佛法
特別是有系統性的東西
這樣子比較不會偏頗

接下來是思維
思維必須必須審密
教法之間並不會有什麼矛盾的地方,比如說中觀跟唯識,顯教跟密教,禪宗與念佛。
你的整理可以突破這些矛盾點,找到他們共同的目標,這就是思維的目的。

最後是修行
修行不離開止觀,定跟慧。
但是一切都仰賴與戒律。
戒律沒有了
所有都是空談
就像在虛空當中想要建立華廈一樣的渺茫。

戒律就是自律跟自我要求,延伸出來的就是關係性。
跟三寶三根本的關係,跟法兄弟之間的關係,家人朋友的關係等等。
這些都跟四攝法、六和淨、八正道息息相關。

福業具備,才有通透自性的資糧,不然自性、佛性這些都只是淪於宗教的名詞,滿足自我的虛榮而已。

註:
六和淨:
見和同解(在思想上,建立共識)
戒和同修(在法制上,人人平等)
身和同住(在行為上,不侵犯人)
口和無諍(在言語上,和諧無諍)
意和同悅(在精神上,志同道合)
利和同均(在經濟上,均衡分配)

四攝:
佈施(協助)
愛語(鼓勵)
利行(支持)
同事(齊心)

 

 


 ( 來源出處:如是禪武 聞如是 問與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