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說法的次第,是否是先四聖諦,而後大乘六度?
佛陀於鹿野苑初轉法輪,教導五比丘四聖諦
問:
佛陀說法的次第,是否是先四聖諦,而後大乘六度?
答:
智度論曰:
有四種悉檀(註1):
一者世界悉檀
如眾生生命的生老病死
宇宙萬象的成住壞空等
此為苦諦。
二者各各為人悉檀
如人之我見、我執,形成的熾盛煩惱,因果循環,故說十二因緣法。
此為集諦。
三者對治悉檀
行八正道,五戒十善,五種對治,如貪慾以不淨觀,瞋恨以慈悲觀,不信因果佛法以因緣觀,業障以精進念佛觀等。
菩薩則以慈悲為本,行六度、修四攝、成萬行。
《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經》曰:
「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本 ,方便為究竟。」
此是道諦。
四者第一義悉檀
此即真如,一切法如來藏,自生、自顯、自解脫;因無我見故,則理無礙。因無我執故,則事無礙。因無法見故,則理事無礙。因無法執故則事事無礙。是以經云:「方便為究竟。」
此為滅諦。
龍樹菩薩云:「四悉檀中總攝一切十二部經八萬四千法藏,皆是實相無相違背 (註2)。」
是故歷史三乘佛教,亦悉攝入四悉檀中。
****************
註1:四悉檀
佛之說法不出四悉檀也。悉檀Siddhānta者,古師一譯為”成”。謂以此四法成就眾生之佛道,故名。南嶽解悉為漢語普遍之義,檀為梵言”檀那”之略,是”施”之義。佛以此四法普施眾生,故云悉檀。天台隨於南嶽,愚案悉檀與新譯之悉曇同,”成就”之義也。
註2:
問:為何說,「皆是實相無相違背」?
答:是與實相不相違背的意思。
( 來源出處:如是禪武 聞如是 問與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