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四)


花開花落恁隨緣 生死無常本如是

所以常常一閉目,就要思惟這個生命必然是「無常」的。你常常這樣思惟後就會認清什麼?實相還是現象?現象,因為這個現象叫做現實,當你認清這個現象,認清這個現實的時候,你才能勇於去追求不生不死。各位不要講說,老師在教我不生不死,我坐著聽就好了,沒有那麼容易!你必須要怎麼樣?你必須要先念生死,當你對生死產生了這是一個絕對事實的時候,你才能發起一個心,這個心叫做"我要求證實相不生不死"的這種決心。這種決心,在佛法裡面叫做什麼心?我們都說要發什麼心,來自度度他?
眾:「菩提心」。
師:「菩提心」。所以「菩提」代表什麼?代表覺悟。覺悟了什麼?覺悟了「般若」。那什麼叫做「般若」呢?智慧!智慧也就叫做眾生心。這樣講,了解嗎?要能夠發起我願意實證實相的心,我們才可以從生死的現象裡面,有機會跳脫出來。那麼要怎樣子放下生死呢?要常思念「無常」的境界,心裡面這個塵垢,就慢慢慢慢的離開了。

我們來看一下,剛剛有同學說,這麼大本的「般若」經要怎麼講呢?包括我們這個《仁王般若經》。《仁王般若經》先講?還是《心經》先講?
:《心經》。
:《心經》先講。那《仁王般若經》先講?還是《金剛經》先講?
:《金剛經》。
:是所有的「般若」經先講?還是《仁王般若經》先講?
:所有的「般若」經先講。
:所有的「般若」經先講。也就是說,這個《仁王般若經》放在哪裡?放在最後面,代表最精華也最重要。好像我們的《妙法蓮華經》放在哪裡?放在最後面一樣,這樣了解嗎?所以我們有沒有辦法一堂課、兩堂課、三堂課把這本經全部講完?不行,因為佛說了無量劫也還講不完,因為這本經裡面在教各位從初地菩薩一直修到成佛的境界,所以這要怎麼講得完呢?因此我幫各位做了一個偈子,這個偈子叫做《仁王護國般若經》小品節偈,裡面所述說的,就是將這個「般若」經做一個簡單的整理,讓各位可以知道這本經的內容是什麼。


佛陀的雙腳,各代表智慧和福德

我們來看要成佛,我們說要學習「般若」。那麼要成佛,我們看佛陀祂的腳有沒有放下來?兩隻腳盤在上面,一隻腳代表什麼?
:智。
:一隻腳代表智慧;另外一隻腳呢?
:福。
:代表福德,是不是?所以成佛必須要具備智慧,以及福德,它是五五平分。我們看到「波羅蜜」,我們認識幾個「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然後我們就不知道了,對不對?各位知道後面還有什麼嗎?事實上,「波羅蜜」一共幾個?
:十度。
:要十度。因為十度剛好滿足十地菩薩所必須具備的十種勝行。這樣講,明白嗎?所以第一個度叫做什麼?( 師比白板的書寫:布施 )。因此初地菩薩會專注在哪裡?
:布施。


莫高窟第61 此窟開鑿於五代,元代重修。東壁門南—曹氏家族的女供養人。學者們推知是五代晚期河西歸義軍節度使曹元忠及夫人開鑿的功德窟。

:那麼第二個呢?( 師比白板的書寫:持戒 )
:持戒。
:再來( 師比白板的書寫:精進、禪定 ) 精進、「禪定」。這些都屬於福的部分;那麼慧的部分呢?就是「般若、方便、願、力、智」,這一共叫做十度,希望各位可以把它記起來。所以我們要積福的話,第一個必須要布施。布施累積福,但是不持戒,這個福會怎麼樣?犯了法就漏掉了。再有錢,如果被抓去關就沒有了,是不是?所以除了布施之外,有了福之後還必須要把它保存起來,這個保存起來,就叫做持戒。

可是如果一被人家激怒,就起貪、瞋、癡的煩惱,那麼這個福又壞掉、變質了,所以必須還要再加修一個「忍辱波羅蜜」。除了忍辱外,要不要繼續布施、持戒、忍辱呢?要,這個就是精進。有了這些之後,就可以生到我們講的天界了。可是生到天界圓滿嗎?還不圓滿,福氣就弱了。有沒有辦法可以讓自己生得更高、更清淨一點?就必須要修持「禪定波羅蜜」。所以修持「禪定波羅蜜」,可以到達哪裡?到達「色界天」、到達「無色界天」。如果不修「禪定」,只修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的話,可以到哪裡?到達「欲界天」!好像我們講的玉皇大帝這些種種的天界。那麼修持了「禪定」,可以拉到高的境界,可是「禪定」是不是「般若」的境界呢?不是。如果有人說我們好好打坐,這個打坐就是「般若波羅蜜」,他講的對不對?

:不對。
:不對。因為打坐只是什麼?只是修福,叫做"定福”。它叫作「禪定」,它並不會生起「般若」智慧。所以要修「般若波羅蜜」,必須要聽經聞法,這樣才會生起「般若」的智慧。有了「般若」之後,它必須要有方法、要有方便來自度度他,所以叫做「方便波羅蜜」。有了這個「方便波羅蜜」,可是眾生好不好度啊?
眾:不好度。


禪定中遊歷十方國土  明宣宗宣德三年 (1428) 沈度寫本  明宮廷畫家商喜繪圖 


:自己好不好度?
:不好度。
:不好度。就知道眾生不好度,對不對?所以要發起什麼?發起廣大的心願,一直到成佛,要不要退這個願?
:不要。
:不能退這個願,是不是?所以要有自度度他的這個願,一直要能夠堅持到成佛,這個叫「願波羅蜜」。只有願,可是沒有力度,可不可以?還要怎麼樣?還要背後有力量,能夠不斷的支持。那麼到最後十地菩薩的時候,祂才得到這個大智,為什麼得到大智呢?因為到達十地菩薩的時候,所有的諸佛菩薩才會給祂做一次「灌頂」,把所有諸佛的智慧都交給祂,告訴這個十地菩薩要怎麼樣才能夠完成成佛之道。這樣明白嗎?所以一共是幾度?
:十度。
:是十度。因此《仁王護國般若經》它的內容就是在講什麼?在講這個十度的「波羅蜜」。

好,我們現在看到《仁王護國般若經》般若多經小品節偈。

我們把它唸一遍:

(眾齊念誦聞如是老師偈頌)

「頂生由貪而懺悔  班足邪見故生殺」
「二諦有一仍是外  兩邊有無法成毒」
「無聞無說無二義  猶如醒夢了如空」
「十千劫前龍光王  世尊亦說護國法」
「波斯匿時方四地  重聞福慧十地綱」
「金剛喻定十四忍  菩薩一路涅槃門」
「心迷結蘊月如二  知是空華遊太虛」
「說是法時萬般寂  無量人天得法忍」
「文字雖妄妄亦實  般若稱智智本空」
「無心有體號佛母  長養菩薩成諸佛」
「此經福慧均等持  能破邪見貪嗔癡」
「五方金剛常守護  國土安樂正法興」
「我今書寫與受持  讀誦迴向廣宣說」
「能超生死功等佛  迴向同圓阿耨多」


所有的經,要講的時候,佛陀都需要有「緣起」。知道什麼是「緣起」嗎?就是要有緣由才能講。比如說,我們為什麼在這個地方講《仁王經》呢?因為有菩薩請法,要請法,才能夠說法,所以要具足因緣才能說。那麼,為什麼佛要講《仁王經》呢?當初佛有三個主要的因緣:其中最大的一個因緣就是什麼?請法者叫做波斯匿王,波斯匿王在佛很年輕的時候就是佛非常好的朋友,那個時候波斯匿王還信仰「邪見」,他說要宰幾百隻羊來祭祀魔神,結果佛陀回頭跟他講說,你祭這些魔神到最後只會把你自己祭到地獄去,那些羊不但白死了,而且不會有任何的功德。


波斯匿王向佛陀請法

所以當初在印度的時候,是不是只有佛一支教團在弘法?不是。當初有非常多的「外道」眾也在弘法,「外道」所弘的「見地」叫做什麼?
:「邪見」。
:「邪見」。為什麼"邪”各位知道嗎?是教你做壞事嗎?
:不是。
:不是,為什麼叫做邪?邪者就是不正,不正,意思就是偏了,偏到兩邊去了。所以在佛法裡面,希望各位要了悟的是生命的"實相",這個叫做「正見」。可是「邪見」卻把各位帶到哪裡?帶到生命的"現象”。如果說實相是不生不滅的話;那麼生命的現象也就是不斷的生滅。所以,換句話講,如果有善知識或者一個教授者,把各位一直帶到生滅的境界的話,他講的是「正見」?還是「邪見」?一定是「邪見」,對不對?因為他把各位帶到生滅的境界;如果有一位善知識把各位帶到不生不滅的境界的話,那麼他才是「正見」,才是真善知識。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