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別立漢密


龍樹菩薩畫像

問:密何不用破的,何必別立漢密?

答:頓、漸、秘密都是佛說。

用正即正,用邪即邪,非法之過,乃人之過。

回歸古梵,融通中華,便是漢密。




( 來源出處:如是禪武 聞如是 問與答)

**************************************************************

龍樹菩薩簡介


龍樹,一稱為龍猛、龍勝,音譯為那嘎呵朱訥,舊譯為那伽閼剌樹那、那伽阿順那;是佛教僧侶、大乘佛教論師,大約生活在公元2世紀,出生於南印度,於說一切有部中出家,在佛教史上具崇高地位,許多人認為他是釋迦牟尼佛之後,大乘佛教中最重要的論師。其著作甚多,有「千部論主」的稱譽,其中以《中論》及《大智度論》最為著稱。

龍樹廣泛影響了大乘佛教各宗派,中觀派以他為創始者,瑜伽行唯識學派如來藏學派也多以他的著作來證明本身宗義的正確。在漢傳佛教中享有「八宗共祖」的稱號。在藏傳佛教中,與其大弟子提婆(亦名聖天)同被列入為佛教二勝六莊嚴之一。密宗也以他為傳承上師之一,列名八十四大成就者中。在中國,一些道教流派由於受到佛教禪宗密宗的影響,也尊龍樹為神靈,尊稱其為「龍樹大醫王」、「衛國金剛龍樹王」,如閭山派

弘法

龍樹在印度北方雪山(今喜馬拉雅山區)的佛寺,閱讀到大乘佛教經典後,至印度各地尋求大乘佛教經典,並推廣大乘佛教。因為當時大乘佛教尚不被人接受,曾想自立大乘僧團,改變服色,自行授戒,但沒有成功。

相傳龍樹進入龍宮學習大乘方等經典,之後在印度南方弘法。根據《法苑珠林》與《大唐西域記》記載,印順法師認為龍樹進入龍宮的地方,在於烏茶國(位於今印度奧里薩邦)。龍樹進入龍宮取回的大乘經典,漢傳佛教相傳為《華嚴經[19][20],藏傳佛教的傳說則是《般若十萬頌》(即《大般若經》)。

晚年及圓寂
龍樹圓寂後,繼承人為弟子提婆南印度地區的人為龍樹建廟,備受尊崇,與馬鳴提婆童受等共稱「四日照世」。大乘佛教中對他極為敬重,傳說他為初地菩薩,慧遠認為他是十地的大菩薩道安認為他是十地菩薩、阿羅漢嘉祥吉藏大師認為他為如來示現
龍樹菩薩在佛法的歷史地位,世尊早已預記於《摩訶摩耶經》中:「…;佛涅槃後。…。六百歲已,九十六種諸外道等,邪見競興破滅佛法。有一比丘名曰馬鳴,善說法要降伏一切諸外道輩。七百歲已,有一比丘名曰龍樹,善說法要滅邪見幢,然正法炬。」意謂繼馬鳴菩薩後約一百歲已,外道的邪見(斷見、常見、無因論等)乃未止息。故龍樹菩薩造《中論》、《十二門論》、《大智度論
破斥邪見並弘揚世尊的第一義諦正法。龍樹菩薩的歷史地位,亦預記於《入楞伽經卷第九》中:「…大慧汝諦聽,有人持我法。於南大國中,有大德比丘;名龍樹菩薩,能破有無見。為人說我法,大乘無上法;證得歡喜地,往生安樂國。」

對漢傳佛教的影響
龍樹菩薩的「中觀」,是到了鳩摩羅什翻譯龍樹菩薩著作後,才漸為中土佛教界所識。羅什及其弟子僧肇等人,修正六家七宗之偏失。龍樹菩薩在中國被譽為八宗共祖(三論、天台、華嚴、唯識、淨土、禪、密、律)。中觀系典籍翻譯及介紹於中土者,以鳩摩羅什法師為始。

漢譯龍樹菩薩所造之《中論頌》、《大智度論》、《十住毗婆沙論》皆對漢傳的大乘佛法有重要影響與貢獻,也是中觀學派所依據的論典。

在龍樹作品中,大量引用各種佛經,佛教研究者經常以此來作大乘佛教經典的定年之用:在龍樹作品中曾被引用的大乘佛教經典,為早期大乘佛教經典,而龍樹未曾引用的,則判定為中期及晚期佛經。

龍樹作品中,只有中論迴諍論的梵文本仍然留存。
 

對藏傳佛教的影響
藏傳佛教四大教派都推崇龍樹與中觀,所接受的中觀思想,主要是中晚期印度派的思想。寂護是最早將中觀派思想引入藏傳佛教的代表人物,赤松德贊曾經向全藏宣布,以寂護的見解作為藏傳佛教的規範。寂護的見解被稱為隨瑜伽行中觀派,因為他在相當程度上,融合了唯識派的思想。在寧瑪派中,仍然保持了他的部份見解,但因為朗達瑪滅佛的影響,寂護在西藏的影響力在後世並不大。

後弘期時,月稱的再傳弟子阿底峽大師,以寂天的教義,入藏傳授,作《菩提道燈論》,建立噶當派,將中觀應成派傳入西藏,後為格魯派宗喀巴尊奉,成為藏傳佛教的正宗。

寧瑪派繼承了印度晚期諸師的舊說,將「如來藏」思想稱為「大中觀」,亦即「大圓滿見」,以此建立大圓滿次第。

噶舉派傳承印度那洛巴大師的法脈,認為大手印、大中觀和大圓滿教授,三者本質沒有差別,都是直接觀看我們的心性。在直貢噶舉派中認為教主吉天頌恭在佛住世時為維摩詰居士,然後再轉世為龍樹菩薩,最後轉世為吉天頌恭,創建直貢噶舉。

薩迦派清辨的中觀思想,作為解釋密乘的本義。

( 註:以上內容摘自維基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