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吃素


佛陀率領弟子在摩揭陀國、憍薩羅國等地境內托鉢,次第乞食,接受民眾的供養。

問:當時佛陀托缽有沒有吃素?

答:
如果有人看到,你便可問他。
既托缽,便示此要在於與僧眾結緣、應供;「斷葷素二邊見取」,施者亦可成就自己福田。

楞嚴經中佛云:缽中飲食皆「如來所化」,又於他經中教示「不食眾生肉」,以及食肉壞慈悲心,墮輪迴中等警示。
由此可以粗分吃素、不食眾生肉、不殺生,與南師所云持齋四項。

吃素屬葷腥中不食葷,葷為韭菜蔥蒜等,所以單憑吃素一詞,並不能涵蓋不食眾生肉項目,以肉乃屬腥故。
不食眾生肉即是不吃三界六道一切眾生身肉,此「眾生肉」有廣、狹、密、秘密四義。

廣者一切有情無情眾生皆如來藏生,無一非眾生故,是故有言食草木亦食眾生肉;但草木是無情眾生,而非有情眾生,所以食之無違慈悲。
狹者,單指一切有情眾生身肉,皆不應食,以壞慈悲故。

密者,僧眾托缽,缽中飲食皆如來所化,非實有肉,故未食眾生肉,若受供者謂實有肉,才食便壞慈悲心。
秘密者,三界如幻,本心不觸六塵境界,缽中飲食當以無別心受之,故未有少分相應有情、無情眾生之肉;而未得此證量者,若得美食,當觀食腐,不生分別,若得壞食,當觀如珍寶,不生厭離。

而不殺生者,不自殺生,不喚他為己殺生,不聞不見殺生業,此三設為淨肉,以一切肉有殺業與非殺業,若畜牧類多乃殺業得肉,若自然生態中自然死亡者是非殺生肉。
比丘應供無選擇故,不涉殺業,若有選擇,便涉殺業。

以上當知「修慈悲心不食眾生肉」、「持戒律不殺生戒」,與不食五葷的吃 素,三者粗分差別,而後再淺論持齋。
齋即清淨,心淨、見淨、修淨、行淨、果淨,其中心齋為首,通用三教。

如佛教之禪律、道家之清靜、儒家之禮仁,皆是各自持齋的境界,其中不外乎於「但見己過、不論人非」的道德基礎,更含括在中華文化易經的潔、淨、精、微的果德中。
要知道當時提婆達多,分裂僧團時,對佛陀的指責之一,便是佛陀未要求他的僧團吃素(不食眾生肉的表象上)。

我個人相信,戒律既然是有它的「開、遮」,而凡事並無絕對,更要加上"時空的維度"的考量。

能先有"齋的修養"做為目標,再有葷素的選擇能做為增善的衡量,相信每個人都會找到最適合自己當下的方式來學習。

註:
問:「如何得不落階級?」
師云:「終日吃飯未曾咬著一粒米,終日行未曾踏著一片地。
與麼時無人我等相?終日不離一切事,不被諸境惑,方名自在人。
更時時念念不見一切相,莫認前後三際,前際無去,今際無住,後際無來。
安然端坐,任運不拘,方名解脫。

~~《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 來源出處:如是禪武 聞如是 問與答)

******************

黃檗希運禪師


 

黃蘗希運(-850年,「蘗」音「播」,去聲) ,諡斷際禪師,唐朝禪宗高僧,福州人。
他從百丈懷海禪師學法,住洪州高安縣黃蘗山(今江西省宜春市宜豐縣黃崗鄉境內),故稱黃蘗禪師。其弟子臨濟義玄,創建出中國禪宗最盛的臨濟宗一系。


希運乃曹溪六祖之嫡孫 ,西堂百丈之法嗣,於安徽南泉禪師處得到印證。在洪州高安縣鷲峰山建寺弘法,更其山名為黃檗山;以師酷愛舊山,故凡所住山,皆以黃檗稱之;禪師直指單傳之心要,四方學人雲集朝來。

黃蘗希運禪師以「般若為本、以空攝有、空有相融」的禪思,大弘禪法。此外黃蘗希運也提倡無心,「無心者,無一切心也。如如之體,內如木石,不動不搖;外如虛空,不塞不礙。無方所,無相貌,無得失。」又說:「但能無心,便是究竟」。黃檗希運也認為「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繼承了馬祖道一「即心即佛」的思想。


唐宣帝大中二年(848),時河東節度使裴休宛陵(安徽省宣城縣),迎請希運至開元寺說法,參記禪師之語錄,為現行的《黃檗希運禪師傳心法要》。黃檗的門風盛於江南,於大中四年(850)示寂,圓寂後諡『斷際禪師』;世存《語錄》、《傳心法要》、《宛陵錄》等卷。 (內容摘自維基百科)

 

問:「如何得不落階級?」
師云:「終日吃飯未曾咬著一粒米,終日行未曾踏著一片地。
與麼時無人我等相?終日不離一切事,不被諸境惑,方名自在人。
更時時念念不見一切相,莫認前後三際,前際無去,今際無住,後際無來。
安然端坐,任運不拘,方名解脫。


~~《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白話解釋

僧人問:「要如何做,才能不受階段修行的侷限?」
黃檗希運禪師:「整天吃飯沒有吃到一粒米;終日行走未曾踩到一塊地。能夠如此,何時還有人我的差別相呢?整天不離開一切俗事,卻能不被外境假相迷惑,這樣才能稱為自在人。更要時時刻刻在心念中不存在一切事物的相狀;不要去認知過去、現在、未來的差別,過去無謂去,現在不會停住,未來無所謂來。安然自處,任其自然,不受拘束,這才稱為解脫。」


~~《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摘自人間福報)